“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有位哲学家在几千年就说过这样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但是,我真正理解那句话却是在2019年的夏天,直到我走进了博赞的思维导图。
在现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将利已且潜力大的信息种类,并为自己的成功所用,这是一大问题。我也深受此问题的困扰。博赞先生在《博赞学习技巧》这本书中提到过,“思维导图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动态的形状和形式。”“它根据脑细胞的形状和形式绘制,目的是促使大脑快速、高效、自然地工作。”正因为这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和显而易见的呈现媒介(纸),我们的思维呈现变得更加具体化。两天的集中式课程,加上四周的实战绘制,丽琼老师耐心地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论到实践、由一般到特殊逐一引导我们深入理解“博赞思维导图”学习的精华和绘制技巧。通过学习,我对“思维导图”有了这样深入的理解:将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与精炼关键词或关键图像进行有机组合,对信息进行记忆、整理或优化。所以,“思维导图”不仅是我们大脑思维的简单呈现,也是我们大脑产生新思维的开始。丽琼老师引导我们追求“图文并茂”的导图形式,其实也是在训练我们对待“思维导图”的认真程度,对待自己思维的严谨性。
因为“思维导图”,我在这个美丽的夏天多了一些难忘的记忆。其中,在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关键词的萃取是我最为难忘一个知识点。因为,要从众多的文字或信息中提取出最具有代表性,最能激发记忆点的关键词或图像,我们需要不断的精读。在反复精读的过程中,我们的理解就会加深,思考点也会不断涌现。但是,这个过程是最耗时间和耐心的。我记得我在绘制第一幅假期主题(《自我介绍》)图时,用了4天来萃取关键词。尽管最终思维导图的作业呈现没有很成功,但是我对自己的认识变的更加清晰了。同时,对自己有了新的角色认识,尽管再也没有耐心去更改绘制作品了。鉴于此,我认为这个工具是有机的、充满生命力的,是可以帮助我们不断向外延展出新思想的,是可以激发大脑潜力的一种工具。
除此之外,丽琼老师针对教学研发的“道法术器势,思维导图体系纵轴的构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次接触新的事物,我们初学者总要追着要“标准答案”“规范模式”。但是,丽琼老师在一般思维导图绘制的技巧之上,灵活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她研发的适合教学备课的导图模式。这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思维导图不是用来框住我们的思维,而是在思维具体化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思考,为实践做好有利的支撑。所以,假期里的语文教学备课我又进行了创新,整理了更加适合自己的备课方式。
通过深入的学习,我真正明白了博赞的思维导图就是那个可以引燃“头脑火把”的引燃物,能够激发出美丽的“思维烟花”。我很是喜欢这样的思维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