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第一次读完《绸缪》,我脑子中立刻出现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曾经,诗人和一个歌女相投契,他们彻夜狂欢,饮酒起舞,直至月低楼台,扇底风尽。一朝别离,魂牵梦萦。不想今夕,竟然邂逅相逢,让人不由疑在梦中。
别后重逢,这两首诗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晏几道还可以把银釭照亮,细细端详。而《绸缪》里的主人公,可没有这么幸运。
傍晚时分,柴草堆前,几颗星星眨眼。突然之间,曾经的两个人,打了个照面,如电光石火般,点亮了彼此心扉!内心的浪涛开始翻滚汹涌,多少往事如灵光乍现,一切都变得让人难以置信!是真?是幻?还是梦?今夕是何夕,我们竟然能再次相遇!
然而,即便如此邂逅,又能怎么样呢?!
如此良人何?如此邂逅何?如此粲者何?仿佛在呼喊惊喜,似乎逐渐有些无奈,最后好像在诉说悲伤了。如大海退潮,无论刚才怎样汹涌,终究还是无奈地消退,只留下一声减一声地哀怨叹息。诗人的情感亦是如此。相逢之初的巨大惊喜亦逐渐退去,无奈之情悄然而至:难得的邂逅又能怎样?如此粲者,奈何!奈何!
黄昏中惊喜的眼神开始躲避,明灭不定。抬眼看天,也是几许闪烁。此时的心情,恰如眼前堆放的柴草,杂乱缠绕,纷繁一片。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如若不见,便可心如止水,无波无澜。然而,在天地旷野之间,在零落星辰之下,在毫无防备之际,在忘却的旧主尚未到来之时,竟然邂逅相逢,而偏偏对着邂逅却无可奈何!
我很好奇,诗人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良人,以至于如此震撼,晕头巴脑地甚至忘了自己身处何时何地,惊呼“今夕何夕”!这样的手足无措,如此的心慌意乱,多么的悲哀伤感,所见之人,肯定不一般,至少是相识之人!更应该是给了他刻骨铭心记忆的那个人!
人生何处不相逢!有些相逢,可能会在你的生命中烙下深深的印迹,让你恍若隔世,不辨今夕,或给你的生命留下或暖或凉的温度。在以后漫长的旅途中,不管是踽踽独行,还是深夜无眠,那种温度都会时时侵袭,让你忆之不尽。
相逢,更是我们慢慢征途中最粲然的风景,如同行走于茫茫原野之中的一湖碧泉,一山翠绿,一片灼灼繁花……都会给你的生命带来更多的精彩和喟叹。
这是我从这首诗中读到的重逢。而更多的人,认为他们相逢在婚礼上。
《诗经》读得多了,我也知道,一遇到“束薪”“束楚”,就会和婚姻扯上关系。朱熹夫子解释这首诗说,“国乱民贫,男女有失其时,而后得遂其婚姻之礼者”,也就是说,这一对男女先有私情,后得以婚配,亦成大礼。
我看到更多的解释是,此诗是古代人们闹洞房时祝福新婚夫妇的,他们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揶揄打趣新郎:今晚到底是怎样的夜晚啊,竟让你遇到如此良人!你啊你啊,会把那位良人怎么样呢!以此来祝福歌颂他们美满幸福的婚姻。
总之,这两种解读,都和婚姻有关。柴草捆在一起,喻两人结为夫妇。古代结婚是在晚上,需要束薪成火把,烧得满院火红亮堂。火光烧得越旺,意喻家庭愈加兴旺。此说不无道理。
诗无达诂。我认为,不管你怎样去理解,只要能够符合情景,读出诗的美感,就不枉先人的深情吟诵。人生何处不相逢,无论相逢于何处,对一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交汇互放光亮的美好时刻,要珍惜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