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九年前,无情的地震伸出巨手给了青川沉重一击,青川的养殖业遭受严重破坏,大量猪、牛、羊死亡。九年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川县正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规模化养殖和生态养殖等养殖类型的发展还存在问题。为深入了解青川县震后的畜牧业发展状况,同时为当地的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四川农业大学“中国梦三农情之兴农惠民”科技支农帮扶团、“菠萝头公益”教育关爱服务团于7月8日至7月23日在青川县开展科技助农、扶农支教实践活动。
科技支农解困难
青川县当地种植业以核桃、茶叶为主,养殖业以饲养猪、牛、羊为主,其中水产养殖以武昌鱼、花白鲢为主。但养殖业多数呈现家庭散养的现状,科技支持严重缺乏,少部分规模化养殖更是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大部分靠农户自行摸索。
烈日当空,一步一个脚印,志愿者来到山顶的土鸡养殖场。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是在自由漫步的土鸡,养殖场边上是一间平房,居住在这里的是60岁高龄的柴义明。下山路漫漫,为了更好地照看这些土鸡,养殖户选择住在山顶。
调研发现,当地土鸡养殖多采用山林放养的方式,“放养的土鸡更加绿色健康,更符合现代人们的需求。但技术要求比较高,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养殖户柴义明说道。
“伯伯你平常多喂一点红苕藤藤菜叶子,这样就可以减少鸡啄羽毛的现象。”实践队长张谨啸发现鸡群存在互相争斗、啄羽毛的现象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地震发生后我们县一直在谋求发展,很高兴你们能来到青川帮助农户解决困难,相信在科学的指导下,青川的养殖业会发展得更好!”带领志愿者走访调查的前进乡畜牧兽医站站长罗卫东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教育关爱赠温暖
青川县大院回族乡里大约有200名12岁以下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留守儿童数量过多的乡镇,地震过后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离开他们的孩子,到发达地区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志愿者们来到大院回族乡,开展支教活动,希望能让当地的留守儿童感受到实践队带来的温暖。
“老师你来看一下我这个成语填空有没有做对啊?”参加夏令营的赵春雨小朋友完成作业后请志愿者帮忙纠错。“这里为什么填'灾'呢?”“从小妈妈就给我说我们这里发生过地震,地震是灾情呀,所以我觉得是'灾不可测'。”孩子说话时认真且坚毅,透过她亮闪闪的大眼睛,仿佛能看到当初抗震救灾的动人场景。
时间会刷新一个城市的记忆,一场灾难史却令人难以忘记。“为孩子们带去欢乐与知识正是我们要做的。”志愿者曾鑫奕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新动力,改变青川当地农业发展落后现状要从娃娃抓起。实践队员在青川县的大院民族学校开设了现代化农业的相关课程。不仅用投影设备为小朋友们讲解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还介绍了大棚种植、开放式猪栏、现代化的鸡舍等等内容。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不时发出“哇”的惊叹。短暂的课堂教学结束,放学后,小朋友和妈妈手舞足蹈地讲述课堂内容的影子在回家路上渐渐拉长。
兴农惠民实践队在这半个月实践期间,前往了青川县多个乡镇进行扶农助农,实践活动得到乡里乡亲的一致肯定和感谢。同时,菠萝头公益实践队给当地留守儿童的“精神扶贫、教育关爱”支教服务,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希望明年还会有哥哥姐姐来教我们唱歌跳舞”曹佳颖小朋友说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这次下乡实践,我们终于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帮助农户解决困难,给孩子们带来温暖,这令我们非常喜悦。新一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实践队长张谨啸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