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自己有拖延的感觉?就是一件事儿一定要放在最后才去做,我自己有的时候就会有点拖延症,明天要讲的稿子,或者今天要打的卡,自己写在计划表上,本来是计划到上午或者下午时间完成的事,非要拖延到晚上10点逼着自己赶紧完成。所以我拖延的时间干了什么了呢?
我们的大脑本能地喜欢从易到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喜欢做无关的小事,不做那件要事,无关痛痒的琐事对大脑来讲更容易,与看书,写作业的,打卡写稿子的思考相比,拿铅笔转几下,抠橡皮玩,倒杯水,抠指甲,甚至刷微信朋友圈,刷短视频根本停不下来来等等这些动作不需动脑子,这个时候脑子是停掉的,我们早已把重要的事忘掉脑后。总体来说哪个越容易,哪个就越容易进行。做深度思考的重要事,需要动脑子,还要动情绪,担心自己犯了错,没做好,对方如果拒绝怎么办?犹豫不决,还没做就把自己吓了个半死。然后就给完不成任务贴上拖延症的标签。
那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认清:拖延并非有意不做,而总是拐到其他无关的小事上。拖延不是因为我们完全不想做,而是因为我们有更高的期望,希望那件要事可以完美开始,完美结束。这背后是恐惧在作祟,怕不完美,怕犯错误。
1:不要追求完美主义,这里的完美主义是太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自己全力以赴做了某件事,却没有得到的评价,你会说他对我的评价不客观。我想说完成好过完美,事实上你努力去达成完成的时候,你已经战胜了拖延症,只要你做了,这个好过你孜孜不求的为了完美而无限拖延。所以要学会克服失败的恐惧,立即行动。
2:对错误的认识(或者对困难挫折的认识)每次遇见困难挫折我都会问自己,这件事可以给我带来哪些进步?可以锻炼我什么能力?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相信弯路也是有意义的,错误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3:2分钟原则
世界知名时间管理大师戴维.艾伦曾提出2分钟原则,所有被拖延的事,都可以降级到一个2分钟的行动。比如读书这件事,并不是靠意志力,而是从2分钟开始,可以买一个2分钟的沙漏,每天2分钟,糟糕的坚持也好过放弃,如果实在不想读最多不要超过两次。你会发现第一天2分钟,某一天自己就会多读一会,10分钟,30分钟。其他你想养成的好习惯也可以用这个2分钟原则。写稿子也是,我以前真心写不出东西,现在越写越停不下来。
4.打开新习惯的开关
线索 惯例 奖励
线索:宛如一个开关,大脑不加思索,自动进入旧模式,比如回家往沙发上一趟,打开手机惯例:周而复始因为无聊总刷手机
奖励:让大脑记住了这件事是不是值得继续做
比如我:打开电脑就是一个线索,我知道自己要写东西了,然后就自动进入写作,写完后自己去给自己一点奖励。分享给你们我感觉很开心
拿要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也要从这三步出发:
线索:了解是什么场景、时间和情绪状态让你产生拖延,比如手机,拿要排除干扰,就把手机放到客厅,我曾见一个同事,为防止自己总看手机,把他放到自己衣服柜的顶层,拿下来总是费事的。就避免了坏习惯的开关,自己要写作业把干扰的东西拿到视线外。
再做完自己重要的事给自己清晰可行的奖励:比如买块蛋糕,买一件自己舍不得买的衣服,或者把你的知识分享出去。
5.找志同道合的人做监督人,
模板是:这件事的截止日期: 监督人: 如果没做到,发红包 元
提示:自己监督自己,确实是一个技术活。
摆脱拖延症,这些方法你会了吗?希望以上方法会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