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里埋着祖先与恩人,路上埋着童年与过去,我们呢,却在时间的长河里刻舟求剑……现在终于明白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了,原来我一生追求的东西,其实一开始就在的呀,只是我们往往后知后觉罢了……今天回家,回紫阳的路上,妈妈打来电话问我到哪里了?还有多久到?她声音听起来似乎有些感冒了,让我顺便走到红椿给她带20个米浆馍,说她想吃。这个嘱咐,一下把晕车的我拉回到过去的记忆,以前的以前,每次都是妈妈下街,外婆就会在门前吆喝“成儿,给我带几个米浆馍和两斤豆腐”,或者是爷爷说“吉方成啊,你这次又给我带几个鸡大腿嘛,哎,那个吃起还要得”。嗯嗯,突然有被母亲这个微不足道需求感动到,有种我被需要,我被要求的满足感,也有种两代人因为同一种声音的重合,从而感觉生命长河被拉长的虚幻感,也有种传承的使命感的感觉,总之那一刻内心五味杂陈。爷爷和外婆他们已经走远了,如今等待我的是妈妈,呼唤我的的是妈妈,连爱好都惊人的类似,我猜可能不是因为米浆馍好吃,而是恰好它软和,恰好它酸不拉几开胃,比较符合略微上了年纪的人的胃口吧,这一刻,我也真正意识到,我的母亲已不再年轻。
2. 有句话说:故乡容得下肉身,却容不下灵魂,他乡是相反的。我其实是没有特别的地域感的差异的,只要在一个地方待个2-3年了,我都能入乡随俗。自打大学起,我们就似乎离家乡越来越远。我跟儿子讲关于除夕节由来的故事,儿子说他害怕放鞭炮,我说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兽”呀。而在年复一年的团聚奔赴中,越来越觉得好像我才是那年兽啊,新年到了我就来,鞭炮响了我就走。每年到家腊月二十八九,初六七就走了,差不多年也过完了,鞭炮声也响完了,好吧,我和年兽真的很像。多庆幸母亲还在,而自己还有做年兽的资格,从而让我的人生尚有来处。故而提前就回家窝着厚着脸皮做几天年兽,睡到小时候长大的房间里,说着熟悉的家乡话,吃着特有的家乡味,见到兄弟姐妹,拉拉家常是何其幸福。其实,这一刻幸福也是感同身受吧,我的丈夫,每到要过年,不管用哪种交通方式,只要婆婆妈和公公在甘肃老家,平时去哪里都不积极的他,只要说起回老家过年,他异常兴奋,他就激动的跟什么一样,他想念的是怎么样都想回甘肃老家睡上几天热炕(多幸运回家还有人提前把炕烧热了等他和儿子)吃吃老家的大肉面和活络面,而我想念的一直都是妈妈炒的酸辣土豆片和豆鼓炒腊肉,也想念老母亲的大声把气扇经讲说过去。嗯,故而我们同为年兽,那就允许自己做自己,也允许别人做别人吧。只有这样,我们彼此才是最最放松的自己。
3.小时候,总有我不太常见的人看到我,就会跟我讲:哎呀,这个女子都这么高了啊?小的时候我还抱过的,去你家摘过茶叶你还抱到怀里的,那真是看到你长大的啊……我打量着眼前这个并不熟悉的人,似信非信,只觉得他吹牛,我又不认识他,他怎么可能会看着我长大的呀?今天在回红椿的车里,我看到一个小伙子,大概初中生的感觉吧,我左看右看,总觉得他的侧脸像极了我认识的某个乡党,可我就是想不起来,于是我鼓起勇气问出“你是谁家的小孩啊,你爸爸是谁啊”这句话时,小男孩害羞的回答到,我是焦**的孩子,我爸爸叫焦***,天哪,那不是我远房的不能再远房的亲戚家的孩子吗?这娃出生时,记得我和妈妈貌似还去他家喝过三朝酒,后面也隐约见过几回,咋就长这么大了吗?那一刻,我突然发现,面前站着的不是别家小孩,而是年幼时的我呀。于是我也能明白以前在村里,别人口中“我是看着你长大的”不是玩笑话,他们不是在吹牛。也能明白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处境了。尤其是一直读书的女生,尤其是远在别的城市生活的社畜,尤其嫁入他乡的女子,最是感同身受吧?
4. 其实关于回家,每次回家的感受都挺奇怪,说真的,有时候爱里面夹杂着钝感的痛,讨厌那里封建的思想(诸如小时候听到的女孩子反正长大都要嫁人生娃,读那么多书干嘛之类的……),讨厌那里的闲言碎语(诸如这女娃是捡来的咋的咋的……),但却又心疼他们劳累的模样,其实我们在城市生活一样也累,可能只是累的方式可能不大一样。所以我不知道该怪谁,于是我只好内疚怪自己,这世界有两个我,一个想回家,一个想远行,一个想逃离,一个想靠近。可是家只有一个呀,有母亲在的地方才是家。由于山路崎岖晕车严重,一路呕吐。我走到红椿歇了歇,吃了碗一直想吃的安康罗家蒸面。而后有点儿扛不住呕吐,干脆直接坐了摩托车回家,冷是冷了点儿,可是瞬间觉得好清爽啊。一路上,狂飙的摩托车上,遇到几个熟人,他们见面就是“哎呀,冬裙儿回来过年了啊”,嗯,冬裙儿这个小名一出来,我就知道我回家了,这个也是属于乡音印记吧?毕竟在外面,没人知道我的小名的。
5.我不知道别人感受年味淡浓的标准是什么了。经常听到有人说长大了觉得越来越没有年味,或者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了。我想年味其实有的,只是可能不是我们这一辈开心了吧?物质生活上去了,我们平日里不缺吃穿,其实到过年也就是少了很多期待吧?毕竟我也不是到过年就要去做做指甲,烫烫头发的那类所谓的有仪式感的人。每次觉得,最好玩儿的从来不是过年那几天,而是过年前去赶集,杀猪,宰羊,包蛋卷,贴对联……为年做准备那几天,恰恰也是最好玩也是最放松的几天,所以年味的浓与淡,我觉得应该与期待值的多少挂钩,期待多年味就浓?比如你期待亲戚朋友见面,期待一大桌子年夜饭,期待春晚,期待来年发大财……这种种期待才显得有年味。故而小孩子还是喜欢过年的吧,也是因为她们可以因为年期待很多玩很多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角色的演变也能感知年的浓淡。不知不觉我们变成了家的中流砥柱,成为了许多年味的创造者,成为了去发红包的人,成为了要让爱我们的人快乐的大人,所以年味没那么浓了,但爱就是在“年味”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年还是那个年,也或许是最爱我的好些人,他们再也不能陪我过年了 。而我们,只能陪着我们最爱的人 ,让他们过个快乐的年 。年于我这个上班族来讲,其实最最直接的就是放假休息。90后的我 ,又怎会想过那么早的亲眼目睹了我的父亲们埋在地里 ,顺带也埋掉了童年所有 ,甚至好长一段时间里,埋掉了关于家的印记,寻寻觅觅,寻不到来过的证据。因此我只能在这时间的长河里,用文字去刻舟求剑。
6.我有点儿差床,到一张新床我就容易失眠,这个点儿,我居然还睡不着了。任思绪乱七八糟,睡不着就不睡了吧,索性起来码字吧。到家第一天,吃了连渣烙和豆鼓炒肉,也吃了酸辣土豆片,也吃了绿豆干饭。家里的饭就是香,加上母亲的劝吃劝喝,索性就多干了一碗。可能豆类多了,这会儿肚子竟有些胀气,屁多还越睡越新鲜,最后被粑粑憋醒了,索性起来上个厕所(老家上厕所,真的好冻屁股啊,哈哈哈),最后干脆就睡意全无了。人就是这样,放假休息中正好睡却睡不着了,上班不能睡的时候,却想呼呼大睡,就像开始写的那样,我们追求的很多东西,其实一开始就拥有,只是后知后觉,或者说要到一定年龄阶段才感觉得到。总之我们逐梦不要只记得诗和远方的梦想,也要停下脚步看看小时候走过的路。所有那些不经意间的感动,足以充实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内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填满的,而不是只剩一俱空壳,如行尸有走一般。
7.关于人情世故。怎么说呢,我这个人表面看起与世无争,对谁都一样,不冷不热。但是骨子里,可能受了父母的影响,还是有些要强的,我很怕麻烦别人,用老家话说“不想将就别人”可能我不够大气不太擅长社交,所以我很怕欠别人人情,即使是兄弟姐妹,我也一样,能不麻烦我就不麻烦别人,即使我明白人就是在互相麻烦中,关系才走的长远。因为我更怕的是,父母因为要替我办什么事要去欠别人人情(我走了,她会特意去请被我麻烦的人吃饭,送他们东西等)。她们嘴里说着,没事儿,不麻烦,有我们。可我知道,她们年事已高,即使我没来得及还的人情,她们在替我还着,也就是我不喜欢让别人帮我“擦屁股”。我更怕父母因为我做的不好而被戳脊梁骨,他们一把年纪,没理由帮我承担这些。于是我回家该走的亲戚,我都跟着母亲一起去走。也因此,我尽量不麻烦母亲,比如因为没从重庆开车回来,哥哥们也还没回家,从县城到家这段距离,就需要自己找车坐回家。于是她给我找的车我就说我不坐,并说我已经找到车了(其实那会儿还没找到车,但我必须给她底气,证明我可以凭借自己的人脉圈子回到家,我宁愿麻烦我的同学闺蜜,也不愿意麻烦母亲为我找的人,我不知道这到底对不对),因为我是个大人了,我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哪怕,我宁愿花高价去打滴滴去坐出租车,也不愿意接受母亲安排的她的某个亲戚的车来接我。因为我怕母亲因为我而欠别人人情,因为我怕因为某些原因搞得别人家家庭关系紧张,少麻烦,如此便大家都心安自在,所以车这种代步工具,来年无论回哪里必须提上日程。嗯,这也是我能为母亲做的,也是大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吧,不给别人添麻烦找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