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高度关注如何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作为家庭教育关键环节的家长一环够不够强。
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可如何提升家长的格局又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每一个家长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成为家长的那一刻,家长与孩子是一样的,对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学现用的。
要想在家长这个身份上做的够好够强,就要不停地学习,以小学生的心态终身学习,陪孩子一起成长。
今天继续分享《劳动课与养活教育》。
十、在意别人的存在与不麻烦别人是必备的修养
二三十年前,“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句很平常的话,蕴含着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己的谦卑。但渐渐地,现在说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不给别人添麻烦,意味着,是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品行,甚至是潜在的资本。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一种修行,是从小就要培养的习惯。培养这种习惯有两个渠道:一是被动培养,比如家境苦寒,凡事要靠自己,只能不给别人添麻烦;二是虽然家庭条件很好,但由于家教严格,懂得不给别人添麻烦对一个人将来的重要性,刻意严格培养和训练孩子凡事不轻易麻烦别人。
如果你去过日本,可能在街头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不论是赶时间还是刮风下雨,不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日本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的,不会帮孩子拿任何东西,而日本的小朋友都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这一规则,不仅适用于普通日本家庭,即便是日本皇室的孩子,上幼儿园也是自己背包的。 在日本待过较长时间的人还会发现,不只是上学放学,在日常乘坐火车、汽车或轮船出行时,日本孩子也都是自己背着包的。 如果你问家长为什么不帮孩子背包,日本人会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理应自己来背。这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为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锻炼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日本的家长还会放手让孩子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日本是个极其注重礼仪的国家,孩子入园时、吃饭时、玩耍时,都要穿不同的衣服。上学时,他们要穿幼儿园统一的套头衫与短裤,到了幼儿园要换上方便活动的罩衣,到操场玩耍时,又要换户外装束。 如此频繁地换衣服,对小朋友们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日本大人从不会伸手帮忙,只会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孩子自己做这些事。整理背包还能够提升孩子的条理性。将书、衣服、毯子等装进相应的背包里,长期锻炼下来,孩子们分门别类的能力也会有提升。日本的成年人,特别是妈妈们,就是这样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
日本人能不厌其烦地对垃圾做精细的分类处理,也跟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密不可分。 不给别人添麻烦,几乎是日本人为人处世的最高准则。
在日本,请保姆几乎是一种有违社会道德的事情,如果你问一个日本朋友为什么不请保姆,他们会说:“请保姆?非被别人骂死不可!”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别人帮忙,无论花钱与否,在世人的面前不仅不会有“我家有钱”的自豪感,反而会因为自己家庭的懒惰形象而感到羞愧。
环境造就人,大环境的好坏需要大部分人来成就。所以,希望孩子们能更加有能力从容应对未来,现在就要齐心协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每个家长的一点点改变对整个社会都是一星火种。
本田汽车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认为:道德教育完全不需要,坚守“不给人添麻烦”的信条即可。
养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从小培养、训练孩子靠自己的本领很好地生活,以便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其中的精神内核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创造各种机会,训练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是践行养活教育。家长不仅不能剥夺孩子参与家庭、学校、社会各类劳动实践的权利,还要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机会。只有不断通过实际行动,体会和总结,孩子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认识到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也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拓展。这些,都需要家庭内部形成共识,引导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训练,持之以恒地坚守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