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估算时间
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在时间领域有一个与墨菲定律同源、但貌似悖论的侯世达法则值得牢记: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及时行动
做事拖延,不是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来自内部的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
直面困难
很多人很努力的样子,事实上没有成果,没有成绩,这是效率低下,根本原因是回避困难。
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而回避困难的人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用几乎全部时间处理简单的部分,至于困难的部分视而不见,暗地里希望困难自动消失。
如果不能控制这种逃避的倾向,再多、再好的任务管理技巧都是无效的,因为任务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通常因为重要而困难,也因为困难而重要)永远无法完成。所谓效率,是在任务完成之后才能够衡量的。
关注步骤
“三思而行”任何任务都起码具备3个属性:何事(What)、何因(Why)、何法(How)。
大多数人都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得到,却始终没弄明白怎样做才能得到。
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关注“方法”,花费比别人更多(多出许多倍)的时间去落实每一个步骤,在确认无误之后,他们才会有效地分配任务,团队才能够切实可靠地完成任务。
并行串行
物理里面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只能串行完成的两个任务现在可以并行完成”。
我们也有必要为自己的大脑打造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
最直接的办法是尽量将两个任务并行。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文章的时候听音乐,在等班车的时候看书等。
养成一个习惯——把要做的事情用纸笔写出来,把任务落到纸面上,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哪些任务是简单而又机械的,哪些任务是相对复杂而又灵活的(对我个人来讲,需要思考的就是“非机械”的),然后,尝试把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并行两个任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执行者足够了解这两个任务,且对自己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拥有“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切分自己的时间。
把自己的时间切分成“时间片”是一种很难习得的能力,我花了两三年时间才开始感觉自己可以相对自如地运用这种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在大多
数时候用不上,只有在任务太多、时间太紧的情况下,我才使用这种能力。应用这种能力时,要先坐下来制定一个工作列表,把任务罗列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切片”。我通常把“20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作为一个时间片,然后就开始像处理器一样处理任务。这样做可以保持相对长时间的高效率工作。
感知时间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按我的话说就是——“与时间做朋友”。
记录时间开销
记录半天、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做事情以及花费的时间
制定预算
列任务清单,标注区分重要不重要
计划
有了目标,就可以倒推每个实施步骤,最终自然地形成计划。所有真正执行到底的计划,都是因为其目标现实可行。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计划总是被变化打乱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计划过于长远。
在制定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变化,应该以自身的情况分析自己究竟适合制定多久的计划。
在目标现实可行、方向确定的情况下,辅以计划,才能成功。一般来讲,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行动比计划更重要
当任务简单,或者当下没有能力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那就不必计划。
列表
提倡纸笔
不一定工整
随手可及
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一个
不修改原列表,而是下一阶段任务列表
每个任务的核对列表
列表一旦开始,一定执行到底
流程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
例子:打电话
预演
就好比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验收
给任务设定验收机制
这种简单的方法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它会让我们注意更多的细节、进行更多的思考,并不由自主地更为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