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主持研究,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后被定义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图1所示,以培养 “全面发展的人” 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相当、 实践创新等六大泰养,再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主要侧重于宏观整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素养的表述。
张华全面考察了世界各地的研究成果后指出【核心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
其中“高级能力”是人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做出明智而富有创造性的判断、决策和行动能力,即“像专家一样思考”;所谓“人性能力”即建立在人性、情感、道德与责任基础上的能力。这是更具国际化、针对性和实操性的表述。
“像专家一样思考”需要阐明两个要点:一是总结出专家解决问题所需的素养,指专家“明智而富有创造性的判断、决策和行动能力”,这“高级能力”不仅能“思考”,而且是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各种具体素养;二是“像”字指明了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模仿、经历并体验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即课改倡导的“研究性学习”,通过“做中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