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里谈感受(二)
《玲玲的画》里坏事变好事,让孩子联系生活说体会,这个比较难,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打开思维。
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好事和坏事分别指的是什么?玲玲的心情为什么从得意到伤心最后又满意的转换?理清这两个问题总结出道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有时也能变成好事。
文中理解玲玲得意的心情,可以联系生活中自己什么时候得意过,如获奖的时候,被老师表扬的时候。感同身受得意后,再带着得意的感受,得意地读文。而“满意”这里玲玲不只是对补救后的画满意,更是对面对失误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虽然办法是由爸爸提出来的,可爸爸的态度让原本伤心的玲玲也敢于面对挫折。
在此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自己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或是面对事情有不好的想法,转变心态和观点,又重新积极面对的例子,学生一时答不上来。
遇到有难度的问题,引导孩子进行补白是不错的办法,于是我相机借助这学期才发生的事举了例子:这学期我们换了教室,教室在四楼每天都要爬楼梯可真累呀!要是能像上学期一样在中间的教学楼三楼上课,不用爬四楼,多好呀!可是爬四楼可以_________。学生开始补白:
“可以锻炼身体!”
“可以有新的教室”
“可以看到更远的风景”
“可以看牛吃草,还有小河”
学生们说完,我又说:“朱老师有一天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出去玩,可裙子不小心被钩子给钩破了,这可怎么办呀?我的心情糟糕透了!”
“可以缝补”学生说。
“可是缝补了也不好看,会有缝补的线条”我装委屈。
“可以缝一朵花”学生说。
“那我可太喜欢了!”我说。“那你们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这样你觉得是坏事最后变成好事的事呢?”
“我妈妈做蛋糕的时候,我忍不住把蛋糕弄掉了一个小角,我觉得蛋糕肯定做不成了,妈妈在被我弄掉小角的地方用奶油做出了一朵花。”
“我做手操报,原本想画图画的地方被我画成了要写字的线,于是我就改变了手操报画画的地方,虽然跟一开始想的不一样,可是手抄报做完后还是很好看。”
这篇文章如果让学生抓住原本做错的事情把它变成好事进行体会分享,有些难度,但如果让学生从看待问题的角度入手,遇到不好的事,让消极情绪转换成积极态度解决问题,可能就容易些,只要肯动脑筋,我们所遇到的我们认为的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文章让我想到了一本绘本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说的是一位特别喜爱孙子的爷爷,把孙子从小用到大的心爱的毛毯变成了孙子的外套,孙子长大些后又把外套改成孙子的背心,背心孙子也穿不下了于是又把背心改成孙子的领带、手帕、纽扣。面对孙子喜爱的破旧的毛毯,爷爷总是能想出办法让毛毯陪在孙子身上,而陪伴孙子长大的还有爷爷的智慧与开朗豁达的态度。
其实不管是课文还是绘本,儿童读有儿童读的纯真的感受,但教学会提出各种追问,你读了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你能不能联系生活说一说同样的体会?其实孩童不一定能组织多好的语言表达感受与体会,但从小到大读过的书会在每一个孩童幼小的心里埋下美好的种子,这颗种子注定了这个孩子终身善良。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以前学校的一位校长说过的话:一定要让孩子在小学毕业前读够500本书,即使这个孩子以后成绩很差甚至不上初中,这个孩子都能在内心保存最初的一些美好!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力量,这就是童年的力量!
而作为成年人读这样浅显易懂的课文和绘本故事,只要心够虔诚,无论读多少遍心都是愉悦且明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