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法宝坛经 机缘品 第七(八)
(博主注: 怀让禅师与上段说的行思禅师,是六祖最重要的两个弟子之一。后来他们各自弘道,分成二大支系弘通禅法。因为至六祖以后,禅宗再没有衣钵相传,所以后人尊称他们同是第七祖。怀让弟子马祖道一,更是了得。这一段就是马祖和怀让一段神奇姻缘。怀让禅师后来在南岳衡山弘法二十多年。现在那里还有其墓冢。边上就是怀让和马祖一段公案的磨石镜。不过那无疑是后人在原址上新作。2015年我曾经去那里瞻仰,颇有感触。黑体字为原文,其他为网上释文,斜体字为博主小悟。)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子也。初谒嵩山安国师,安发之曹溪参叩。让至礼拜。师曰:「甚处来?」曰:「嵩山。」师曰:「什么物,恁么来(92)?」曰:「说似一物即不中。」师曰:「还可修证否?」曰:「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93)。」
师曰:「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罗谶汝足下出一马驹(94),踏杀天下人。应在汝心,不须速说。」让豁然契会,遂执侍左右一十五载,日臻玄奥(95)。后往南岳,大阐禅宗,敕谥大慧禅师(96)。
(92)此问心性。
(93)不落有边或无边。
(94)指马祖道一。
(95)虽有相契,仍须用功。
(96)怀让禅师留在宝林寺参学,侍奉六祖慧能大师达十五年之久。唐玄宗先天二年,怀让禅师才移驾南岳衡山般若寺,弘扬佛法,开创了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与同为六祖座下的青原行思,分成二大支系弘通禅法。怀让禅师在南岳弘法,大约二十多年,于天宝三年圆寂。唐敬宗时,追谥「大慧禅师」。
怀让禅师,金州杜氏人家的儿子。最初到嵩山参谒惠安国师,惠安大师遣他到曹溪参学。怀让到了曹溪,虔诚顶礼,六祖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怀让答:“从嵩山来。”六祖问:“什么东西这样来呢?”怀让说:“说是像一个什么东西就不对了。”六祖说:“还可以修证吗?”怀让说:“修证不是没有,污染则不可得。”
六祖说:“就这个不污染,是诸佛所共护念。你既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印度般若多罗曾有预言:你门下将出生一匹马驹,纵横天下,人莫敢当。这预言,你要默记在心,不要太早说出来!”怀让当下豁然契会。于是,就在六祖身边服侍十五年,日渐体达顿教玄妙意旨。后来前往南岳衡山,大阐禅宗顿教法门。圆寂后被朝廷加封为大慧禅师。
六祖告诉他说:天竺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达摩祖师的师父,般若多罗识祖师曾经预言,在你门下将会出现一位马驹子,度尽天下人。马驹子就是马祖道一禅师。
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当时在各丛林建立山林道场,后期佛法遭遇法难的时候,禅宗没有遭受到冲击,都是因为马祖建立丛林制度。
悟道的禅师,他们的心境有时候把生死看得很淡;但是,心心相印,心心相通,那是他们很在乎、很介意的事。所以,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心就是我们的道之源、悟之本,就是参禅流不尽的活水;你悟道了,正如水源永远流之不尽。
我们来看怀让这则机缘。六祖问怀让“什么物,凭么来”?并不是今天问你是什么身份,当官吗?当经理吗?是坐飞机来的吗,坐火车、汽车来的吗?不是这些意思,六祖这里是直下问他的本来面目。怀让的回答极好:“说似一物即不中。”这个本来面目是什么呢?是善吗,恶吗?是大吗,小吗?正如我们在般若品中看到的,“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乃至“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这里,你能说它到底产什么吗?《金刚经》说:若以色求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可见如来。你说,这个“我”到底又是什么呢?“说似一物即不中”,正是印证了这境界后从内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不是一般人“想”得出来的。禅宗内答话,如此干净彻底的也不多见。六祖又问他“还假修证否?”怀让说:“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从禅宗的根本立场上说,这个东西是本来就有的,原用不着修证,若欲修证,就把它当作外面的,不是自具自备的了。从另一角度上说,修证也是需要的,不修行,你又怎么能悟入,怎么能知道这个“说似一物即不中”的东西呢?但怎么个修法呢?“污染即不得”这样的答话,真是天衣无缝,所以六祖赞许说:“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这里两镜交光,丝丝入扣。
怀让和尚曾经住过南岳二十四年,跟青原行思禅师比起来,应该算是晚几年的后辈,但是后来有人尊称他们同是第七祖,甚至在禅宗的宗谱里,怀让禅师又胜过青原。他的法嗣马祖道一禅师,可以说最为杰出,他继承了怀让禅师“平常心是道”的道统。怀让禅师初谒六祖大师时,六祖说,西天竺的般若罗曾经预记“汝足下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指的就是马祖道一禅师。
马祖道一禅师初参怀让禅师,也曾留下一段脍炙人口的公案:
怀让磨镜
在掷钵峰下,有一块刻有"祖源"二字的巨石。流传着中国佛教史上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还是唐朝的时候,南岳福严寺有个著名的和尚,名叫怀让,这位高僧,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禅宗七祖。佛教传入中国后,已被一部分中国僧人改造为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到了唐代,禅宗又分为南宗和北宗。北宗主张"渐悟"成佛的观点,意思是要求通过打坐、念经、持戒的途径来达到成佛成祖的目的。南宗则主张"顿悟"成佛的观点,意思是前段的什么事情都不管,一刀两断,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心中有佛,我心即佛,不打坐、不念经、不持戒,否定"我心"之外的一切"外物",完全可以成佛成祖。两宗认识分歧,互不卖帐,互相对立,水火水容。
唐开元年间,有一天,从四川来了一个和尚,名叫马道一,信仰北宗。说来有味,虽然在教义上与怀让誓不两立,但他是慕怀让的名来的。当时怀让在般若寺(今福严寺)观音台讲法,道一只隔三百米远的地方结芦为庵,专门打坐、念经,想来影响怀让,引他信仰北宗。怀让见他来势不凡,显然是对南宗一种公开挑衅,担他对此采取了一种别致的处理办法,即不动武,又不比法,他拿着一块青砖,在道一打坐的石头上磨来磨去,磨得沙、沙、沙作响,以响声来干扰他打坐。一天两天过去了,他仍然不理,到了第七天,道一坐不住了,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走近怀让问道:"大师,您磨砖干什么?"怀让答曰:"磨砖作镜也。"道一惊奇地接着说:"磨砖岂能成镜呢?"怀让反问道:"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岂能成佛呢?"道一问道:"如何才能成佛?"怀让作偈道:"心地含佛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怀复何成。"道一听了,豁然领会禅机,大为敬服,立刻拜怀让为师,怀让说:"我打个比如,用牛架车,车如果不走了,是打车对,还是打牛?"意思是说,打坐如打车,是没有用的,怀让又接着讲了许多南宗的道义,道一越听越信服。从此,马道一皈依了南宗,拜怀让为师,跟随怀让十年,得了堂奥,密受心印。后来,马道一到江西康袭公山,建立禅林,聚徒传法。不久又带了一百三十九个法嗣(即徒弟)成了一方的宗主,被称为马祖。因为这里发生过怀让磨镜传法的故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磨镜的地方取各为磨镜台。磨镜台的路口,有一座"最胜轮塔",就是怀让和尚的墓。墓对面是马祖庵,又称"传法院",是原来怀让传法的地方。怀让磨砖那块大石头,马道一刻了"祖源"二字,大概是马祖学佛是从这里起源的意思。在中国通史上,中国佛教史上,中国哲学简史上都记载了这个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