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低估了仪式感的重要性。
人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定义,我们还要通过一些具有仪式感的动作,把这些转换节点浓墨重彩地标记出来。
一堆稻谷是从哪一粒开始成为一堆的?人从哪一天开始成熟的?
之前学了稳态,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量变到质变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除非像升职了,换了岗位和环境,我们知道改变发生了。但这样的时机并不经常有,这时候,就需要自己人为地制造一个改变的节点——通过仪式感向外部和自己做一个宣告,从这一刻我将与过去不同。
仪式的本质是什么?它是一个认识论转换的约定。不管我们认识对象的“本质”有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共同约定,在一个仪式前后,要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这个对象。
当一个人接收到信号说,“别人都开始用新的规则跟我打交道”,那么他同时接收到的,就是一个改变的信号。
我们发生改变,往往是我们先通过仪式定义出新的稳态,才能打破原有的稳态,在事实上推进改变。
新员工转为正式员工的那一刻,你被定义成为一个更有能力的员工,在事实上提高了你工作的能力。
用仪式去定义改变,这件事本身就在催化改变。如果你和别人都相信改变会在这时候发生,那么改变就会发生。
这就叫自证循环。
这就是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像成人礼、婚礼,仪式越隆重,我们投入得越多,它的含义就越郑重。它代表着在不断的量变之后,从这一天开始,这个人、这段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用仪式标记质变,质变就成为了事实。
生活中如何用仪式感促成改变?
职场上,年底进行总结汇报,其中,最重要、最难的就是如何描述自己取得的成绩,自己的成长。
如果不去总结,这些成绩和成长,可能就是淡淡地在心底,很模糊,觉得同事领导应该会知道,但,其实如果不总结,不汇报,基本没人知道,自己都是模糊的,他们更加不会清晰,所以这个总结汇报的过程,就是见证自己成长的过程……
同样的,自己负责的新业务系统在公司内部上线,组织个上线仪式,请自己能请到的最高级别领导参加,仪式越隆重,我们投入越多,含义就越郑重。对外,让全公司的人员重视这个系统,会更有利于推广,如果没有仪式,遇到问题,自己心理可能就会想:反正没有领导知道,糊弄过去得了。
在家庭,借助新年,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讨论一年的开支计划,学习计划,阅读计划,全家人做出签字承诺……
学习得到李松蔚老师的这个专栏,我们渴望提升自己的认知,更加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每天学习写出自己的收获也是一种仪式,写出来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真的有收获,比什么都不写,只是在大脑中觉得“嗯,有道理,知道了……”强上百倍。更进一步的是,学习一个多月,需要对前期所学进行总结,总结自己的收获和认知提升,这些就是见证成长。
同样,每看一篇文章,阅读一本书我都会写留言,写感悟,写收获,看似浪费时间,但不去总结,不去缝合,看了基本等于白看,记忆转瞬即逝,反而是浪费了更多时间。
改变,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水到渠成。很多时候,它都在踟蹰不前。我们虽然有变化的动力,又不敢贸然离开原来的稳态。这时候,仪式就是最好的催化剂。欢迎的仪式、成长的仪式、任职的仪式、和解的仪式……都可以用在生活中。通过一种郑重的形式感,为每个人划出新的界限。我们一旦认识上做出了区分,实质的改变就会随之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