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终究还是逃不出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回归原点的宿命。
有一首诗见证了这天下是如何归一的:
那年的很多年以后。那年—唐·惊蛰,那人—刘禹锡,那地—西塞山,这位才子,应该没佳人,来怀古了。
接着那年说。
那年—唐·惊蛰。古语“启蛰”,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春雷震震,雨水渐多,乍暖乍寒。
那诗: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中自有颜如玉,诗中自有英雄事,要知英雄事,还得从头细细说来。
这年,公元279年,西晋六路大军伐吴。但事情还需要时间再向前倒退一年。1年前,公元278年,一个秋天,树叶还没有完全变黄,但是风已经有点凉飕飕的了。这年,有口有碑的英雄心中落下了最后一点泪,不全是悲情的泪,应该是喜忧参半的英雄泪。他,到底是谁呢?是诗句中颜如玉收说到的王濬(同俊)?不是。那会是谁呢?
谁?西晋灭吴战争的总设计师,总导演,总策划。生前未能看到东吴归晋,一统天下的壮丽盛况,但终究还是花落自家。正所谓:天下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老天赐予了西晋灭的良机,却没给老英雄亲自上阵灭吴的机会。终于,苦心人,天不负。此时已经是老英雄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他身染重病,最后一次向老板晋武帝司马炎力述灭吴计划,老板也许被他的忠心与真心感动了,也许是着急了,万一哪一天朕也归天了,岂不是像他一样,空留英雄泪,不行,现在就等他赶紧死了,他死了就得赶紧伐吴,这样天下统一的功劳不就是我的了吗?这样以后不就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吃喝玩乐了吗?先给他个总策划的头衔,看他能扛多久!
天不假年,但天假人。总策划死在了任上。老板想但是不敢亲自上阵,就接受了总策划的推荐人选,将总策划的策划方案交给了杜预去执行。至此,晋灭东吴的策划案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再回到那年,公元279年,十一月,季节已经到了冬天,天已经很冷了。
老板晋武帝司马炎下定决心,签署了西晋六路伐吴的策划案。我想这位西晋六路伐吴的总设计师,总导演,总策划,在天堂也可以安息了。因为老板基本上就是按照总设计师羊祜(同护)的策划案实施的,发病二十万,分六路大军伐吴:
第一路军: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同昼)从涂中,即今天的安徽滁河进军建业;
第二路军:安东将军王浑从江西进军建业;
第三路军:建威将军王戎(这个人不得了,是跟竹林内有关系的“竹林七贤”之一)从武昌进军建业;
第四路军:平南将军胡奋从夏口,即今天的武昌进军建业;
第五路军:镇南大将军杜预从襄阳向江陵即荆州机动,进军建业;
第六路军:龙骧将军王濬(同俊)、广武将军唐彬,率领巴蜀军沿江而下,进今天的重庆毕节,直逼建业。
六路大军,东西共20余万,由太尉、大都督贾充,副手冠军将军杨济(是最牛的将军么,将军里面的冠军?)总领各军。
建业是谁?
大名:南京
别名:建业、金陵、秣陵
小名:石头城
百科上是这么说的:
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将治所从京口迁往秣陵(今南京)。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筑城,名为石头城,作为驻军和屯粮之所,并改秣陵为建业,寓意“建立帝王之大业”(另一说为“建功立业”之意)。
生子当如孙仲谋!看来仲谋的子孙后代是配不上这建业石头城了!
时间很快到了新的一年,公元280年,晋改元太康,是为太康元年,在长江这个千里战场上,双方经过一番鏖战,最终 王濬(同俊)首先率领水军攻破建业石头城,自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东吴献降,三国归晋,天下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