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一禅宗大师提出参禅有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禅有悟时,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禅中彻悟,见山仍然是山,见水仍然是水。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之一生,忽而百年,涉世之初,我们以一颗天真浪漫的心,一双清澈无邪的眼睛来看世界,充满好奇与新鲜。认为这世上的万物都是原来的本质,此为第一境。
后来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增多,经历过挫折,或许还受过伤害,思想越来越复杂,接触了太多的诱惑、虚伪、痛苦与挣扎。有的人沉沦,有的人醒悟,因而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此为第二境。
最后当我们走遍万水千山,阅尽人间百态,一颗平和的心又重回到生命的最初,任尘世喧嚣。我自心清镜明,洞察世事,返璞归真,此为第三境。
谁的一生不是在这三重境界中摸爬滚打地走过来的呢?
我曾羡慕过仕途上的某个位置,位高权重,受人仰慕,后来我发现,在这个位置上得到的尊敬大多是虚假的尊敬,更多的是背后的权谋,于是我放弃了这种羡慕;
我曾仰视过很多大人物,追逐他们闪闪的光芒,后来我发现他们离开聚光灯之后,剩下的或是缺憾,或是悲凉,于是我不再有这种仰视;
我也曾迷恋过有钱人的优越,富贵者的豪奢,稍有积蓄后便各种名牌加身,金屋香车美酒华服,后来我发现这样的生活让大脑空空,精神萎靡,灵魂失色,陷入更深的漩涡,于是我不再有这种迷恋。
于是,我向灵魂深处叩问: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不,我要做回我自己。
掸去书架上的灰尘,把喜欢的书一读再读;穿上背心短裤,去跑上个十公里、二十公里;铺好纸张,备好砚墨,写一联字,岂不美哉!亦或背上行囊,路过不同的世界,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写写心仪的文字,多好!
现在的我,不羡慕别人,不轻视自己,不埋怨谁,也不嘲笑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顺应天性,快乐洒脱,内心安然而丰盈——我想,这应该就是最好的境界。
老子说,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是没有加工的木材。我们常组词“质朴”,比喻未经雕琢。精致的器皿,皆脱胎于朴。老子说回归到朴,即回归到未经雕琢之前——向朴而归真。
那是人类与物类的本真状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刻再读东坡居士的诗句,豁然开朗。
人生风雨如磐,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何不返璞归真,用一颗平常心看世间万物,以清风朗月为伴,活得豁达、活得自在呢?
花落花开,月圆月缺,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的境界还是平凡,返璞归真的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