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便签《微习惯》
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这一步又是在提醒你要耐心。微习惯策略效果很好,可是如果你在一个行为真正成为习惯之前就停止,继续添加下一组习惯,那么你可能会像个手法拙劣的杂要艺人一样冒着让手里的橘子全部落地的风险(我现在玩杂耍的手法就很拙劣,但如果我定一个微习惯,每天花分钟练习,我敢打赌我肯定能抛得很好)。代表行为已成为习惯的信号有:
-没有抵触情绪:该行为似乎做起来容易,不做反而更难。
-身份:现在你认同该行为,而且可以信心十足地说“我常看书”或“我是个作家”。
-行动时无须考虑:你不需要做出执行的决定就能开始该行为。你不会想:“好吧,我决定去健身。”你会自然地收抬好东西并出发,这是因为到周二了,或者好像到该运动的时间了。
-你不再担心了:刚开始时,你也许会担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弃,可当行为变成习惯后,你知道你会一直做这件事,除非出现紧急情况。
-常态化:习惯是非情绪化的。一旦一件事成为习惯,你不会因为“你真的在做这件事”而激动不已。当一个行为变为一种常态,它就是习惯了。
-它很无聊:好的习惯并不会让人兴奋,它们只是对你有好处而已。你会因为它们而对生活更有激情,但别指望行为本身也是如此。
I便签
What:确定一个行为是否已经成为习惯,可以通过遗下6点确定:有没有抵触情绪、认同行为的的身份、自发的执行、不用担心会放弃这个行为、将这个行为视为常态、行为本身无聊。
Why:当我们还不确定一个行为是否已经成为习惯的时候,需要一些判断的方式。如果在当前习惯没有养成的时候,盲目开始新的习惯培养,会让我们生活变得混乱,对老习惯的养成和新习惯的培养都不利。
How:确定一种行为是否已经成为了习惯,可以通过以下的三点确认:
1、自我接受:当行为与自我身份贴合的时候,我们就会接受这个行为,并且主动去做。
2、本能行为:当我们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不需要考虑能不能做,怎么做,他就像每天的睡觉、吃饭一样,成为一种本能行为。
3、常态化:当一种行为变为了常态化,我们不会再因为做到了就感动兴奋,却还是一直在做,因为他给我你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
Where:适用场景:对于自我微小习惯养成的观察和确定
不适用场景:非习惯类的行为的观察,例如不定期的去看电影等
A1便签:
经历:从今年假期开始,作息就不规律,每晚熬夜,早晨赖床,最开始的时候,只是想缓解一下,可是后来却变成了一种习惯,直到前段时间,才慢慢的调整过来,再调整的那几天,总是白天犯困,让我很不舒服。
反思:确定假期不规律的作息成为习惯的原因是,我想趁着假期放松一下,缓解一年的工作压力,所以我晚上看手机看到很晚才睡,第二天不用上班,不需要考虑工作(自我接受)。晚睡导致晚起,(本能行为),长期的晚睡晚起,改变了我的生物钟,使熬夜和赖床变成常态化。熬夜和赖床除了最开始的时候带来了放松和缓解,剩下时候,并没有给我带来兴奋的感觉,所以我要改变这个不好的习惯。
A2便签:
目标:我养猫已经快两年了,最开始的时候,猫在店里,后来把猫接回家里,到家以后,一直是妈妈照顾猫。19年的底,妈妈去照顾我的外甥女了,猫也就由我来照顾,到现在也三个多月的时间了,通过习惯养成的标志,看一下我是否是一名合格的“铲屎官”。
行为:
自我接受:我是否主动接受照顾猫的工作
本能行为:是否有每天清理猫砂,观察猫粮和水是否充足,定期给猫梳毛,剪指甲 的行为
常态化:每天照顾猫,有没有给我带来开心或烦躁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