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是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常常会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定义是“好人”。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定义是“坏人”。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月亮周围出现的月环。其实,这不过是月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晕轮效应,也称作光环作用。
从事物的本质来看,晕轮效应紧抓住事物的局部特征而对事物的本质或全部特征下结论,这是很片面的,常会让人做出不全面的错误判断。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事例。班上成绩好的同学,无论做什么都能被理解,而成绩差的那个做什么都很容易被批评。
就像一个笑话中说的,一个成绩好的学生上课睡觉时,把书放在面前。结果老师当众表扬:“看看XX(指着成绩好的同学),人家睡觉还看书呢。”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老师则是另一种态度。
这听起来很好笑,但这样的偏见挺常见的。被教师宠爱的学生会变得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一旦不如意或偶尔不受教师重视,则会由爱生恨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而受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认为老师偏心和歧视,因而表现出“破罐子破摔”,不求进步。
为防止晕轮效应带来的不良后果,在教学工作中应尽可能地与学生多接触,促进相互了解。以求全面掌握学生信息,客观看待他人,尤其是有突出缺点和优点的学生,切忌一叶障目。
但同时也应该重视晕轮效应中的积极一面,那就是榜样的作用,教育中自己以身作则。教师的治学态度、责任感、敬业精神、精辟观点、人生态度,所有细微处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