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要写的这个人,不仅仅是朋友,更是知己,一个我需要感谢的人。
一直以来,对学习成绩特别看中,可能因为这疏忽了人际关系。我高中的前两年都是在及其郁闷,及其压抑中度过的——寝室的其他几个人拧成了一股绳,好像专门用来针对我一样,可能从小到大被家长管的也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相处,再加上学习的压力……天哪,那段经历就像噩梦一样。
幸好我们高中三年换了三个宿舍,不然我非得整休学回家不可。
到了第三年,可能是马上高考了,所有人也都开始学习了,因此我的“书呆子”形象在别人看来也没那么怪异了。重要的是,在这一段时间,我认识并且结交了一个我终生的挚友——小芳。
她喜欢独来独往,我也喜欢一个人——唯一的不同是别人不愿意和我玩,而她呢,选择了独行——我猜在高三那么关键的时间段上,她可能觉得女生三五成群的比较耽搁事儿吧。因为她是一个“利她主义者”,凡事都会先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哪怕自己受点委屈。而且及其自律,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以至于入班的时候我比她学习好,结果人家后来高考比我高30多分。所以我能感觉出来她是一个特别招人待见的人。
后来我俩在一起玩,也是我像个跟屁虫一样天天在人家后面黏着,后来可能是我的执着感动了她,她终于允许我走进了她的世界,陪她一块儿前行。
在那之后,我们一同奔跑,朝着我们既定的高考目标。
她是个不善表达的人,可能她也有郁闷的时候,我经常会见她在厕所拿着一本大厚书《感谢那些折磨我们的人》。见了几次,我才意识到,原来她也不是永远的“乐天派”——在人前的她总是那么积极向上,潇洒达观,或许是因为她不想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她人,因此她才会借助于一些励志书籍进行排遣。
而我就不同,将学习成绩看得太重,有的时候不免会因为高三忽上忽下的排名弄得焦躁不已。而她,总是扮演的我的心理医生的角色,——认真地聆听,耐心地开导。生活上给予我很多照顾。以至于我最忘不了的就是一个其他室友说的这样一句话,“我不想成为小芳那样的人。”她的意思可能是小芳对我太照顾了吧,但是我读出来的是“小芳,是对我特别好的那个人,是对我无条件包容的那个人,更是我日后需要特别感谢以及摆在心里特殊位置的那个人。”
谨以此文献小芳,一个这辈子我都将放在心尖尖上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