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合上《未来简史》,书是看完了,但是对未来的担心开始在心中慢慢发酵,赫拉利所预测的未来会来到吗?我们会被超级人类统治吗?对此我们现在能做些什么呢?推波助澜还是紧急刹车。
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过去困扰我们的老三难,饥荒、瘟疫和战争已经基本解决。饱暖思淫欲,老三难解决了,我们人类又有了新的渴望: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
长生不死,今天,死亡已经不再是我们面临死神时无可奈何的问题了,它现在变成了一个技术问题。我们再也不会觉得,阎王叫你三更死,你定活不过天明,而是清楚的认识到了,我们可能是生病了,可能是某些器官出现功能障碍,维修一下,或者换一个就会解决问题了。
幸福快乐,认知革命之后人类追求的是生存,农业革命之后人类追求的是秩序,科技革命至今,人类开始追求幸福。从心理层面上来看,幸福需要依靠主观认知与客观体验相一致来达成,但是从生理层面来看,幸福只是生物电流的综合作用,只需要一点药品(或者毒品)就能轻松满足。
化身为神,《人类简史》中,作者已经告知我们化身为神的三种方式,生物工程、半机械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
因为科技革命的发展,经济这个大饼不停的变大,以往的饥荒、瘟疫和战争,基本都可以跟着经济发展而解决。现在需要面对的是新的议题,化身为神。
第一部分 智人征服世界
第二章 人类世
科学家将地球的历史分为不同的“世”,例如更新世、上新世和中新世。从7万年前认知革命开始,地球进入了人类世。进入人类世,大型动物灭绝变首当其冲。在认知革命开始时,智人的故事讲得还是泛灵论,认为每种动物或者植物,乃至一块石头都是有灵性的。但是《圣经》出现之后,故事变了,人类和动物的关系走向了一个新阶段,家畜和家禽出现了。动物是不容易死了,但是活得难受了。人类世,人类主宰了一切。
生物也是算法。算法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生物的算法依据是感觉、情感和欲望,不同的算法影响的生物的行为。因为算法,生物也是处理数据的工具。
第三章 人类的特殊之处
我们认为人类的价值要比阿猫阿狗大很多,为什么呢?我们的祖先认为自己与其他动物相比有特殊之处,就是只有我们人类才有意识。虽然达尔文的进化论不支持灵魂存在论,但是我们祖先还是固执的认为只有人类才有意识,才有真正的感觉和欲望,而其他动物只是本能,并没有感觉和欲望。
现代主流科学已经慢慢认为意识是由大脑中的电化学产物,都接受的一种解释在你看来可能很奇怪,意识很有可能只是一种心理污染,就好像发动机发动时伴随的噪音。如果意识是一种心理污染,污染会分类吗?会有同样的心理污染吗?电信号的种类有数量的上限吗?我们每天的心理污染大致一样吗?
不是意识,人类之间基于主体间编织的共同意义之网,灵活性的合作,基于共同想象而大规模的合作,这才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进而奴役动物的特殊之处。
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知,未来神人如何对待我们,但是从我们对待其他动物和人类的方式,也可以推测一二,细思极恐。
第二部分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第四章 说书人
与其他动物相比,我们生活在三重现实中,客体事实、主观体验、主体间想象。人类就是靠着主体间虚构的故事,进行合作。文字的出现,使我们可以更加深入、更加复杂的合作,因为作为说书人的我们,故事可以讲得更复杂了。
第五章 一对冤家
虚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它支持我们发展至今,典型的就是宗教,但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支持经济增长的,典型的就是科学,两者现在并非非此即彼,而是若即若离,恰是一对冤家。
宗教最在乎的其实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获得力量,以克服疾病、瘟疫和战争。现在科学与特定宗教(文中的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就是现代历史,科学的用途不是为了质疑宗教,而是实现它们。
第六章 与“现代”的契约
“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我们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签了这个协议,我们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现代性它的基础是经济增长不仅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经济成长现在成了所有现代宗教、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的重点。现代性特有的资源是知识,最大的危险是生态崩溃。
第七章 人文主义革命
现代性的契约给了我们力量,但条件是我们没有了生活的外在意义。科技的力量,杀死了上帝。我们对外没有了信仰,只能反求诸己,要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我们做到了,建立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万事万物的意义需要由我们人类赋予。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文主义又有了分支。
第一是正统派,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平等的,强调自由,也就称“自由人文主义”。
第二是社会人文主义,它认为我们不应过于注重自己的感觉,而要估计他人或社会的感觉,社会主义并不鼓励自我探索,而是主张建立集体制度。
第三是进化人文主义,它同自由主义很像,但是它认为每个人是不一样的,人是有高低贵贱的,人的权利是不等的,追求的更是效率。
不同的人文主义直接导致了一战、二战和冷战,虽然社会主义和进化主义有过领先,但是笑到最后的是人文主义。
虚构故事的能力是我们智人可以战胜其他动物甚至我们的兄弟姐妹的过人之处。为了保护农业革命之后的秩序,我们选择了宗教,但是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崇拜力量的我们选择了科技。获得力量之后,我们又陷入空虚和困惑,为了给世界赋予意义,我们又选择了新的宗教,人文主义,好像人文主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其本身有着致命先天缺陷。
第三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权
第八章 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时至今日,主导世界的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逻辑起点就是认为我们人类存在自由意志,并由自由意志产生意义。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实验室里的实验,我们发现并没有所谓的自由意志,至少在科学上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同样,自由主义强调我们每一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唯一的自我。但是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通过实验证明,至少我们每个人存在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者两个自我。
体验自我记录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叙事自我会受峰终定律的影响,是我们对某事回顾时,讲故事的自我。我们的决定大多数是依据叙事自我来决定,但是体验自我也会不时的来干扰和打断,总之我们的行为是至少由两个自我影响的,而不是我们以为所认为的唯一的自我。
生命科学戳破了自由主义的想法,认为所谓的“自由个人”也只是另一个虚构的故事,人只是生化算法的组合。人文主义大厦的基石不见了。
第九章 大分离
生命科学认为人只是生化算法的组合后,我们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就不是唯一独特的了,结合科技发展,未来出现三种人:
1.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因此经济和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
2.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
3.社会系统仍然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如果生物就是算法,算法的运作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所以未来是碳基生命还是硅基生命其实并不重要,未来我们可能都是无用的人。
算法不停升级,它将比我们自己还了解我们,它从我们身边的先知,变成我们的代理人,最终成为我们的君王,而我们则会匍匐在其脚下。
第十章 意识的海洋
科技人文主义,想要使人的心智升级,让我们接触到前所未有的经验,获得目前未闻的意识状态。但是我们并没有能力确定我们提升的方向,与此同时,我们想通过科技选择聆听我们内心真实的声音,但是我们无法通过科技辨别哪个是真实的声音,哪个是噪音。
第十一章 信数据得永生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数据主义也指出同样的数学定律同时适用于生活算法和电子算法,于是让两者合二为一,打破了动物与机器之间的隔阂。
以数据主义眼光,可以把全人类看做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用生物算法,每个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芯片,或者只是其中的一个晶体管。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每个个人应该做的,现实中也一直在做的,就是记录、上传、分享。
数据主义的也一直要求万物互联,万物互联之后,数据不停获得,数据可以长生不死,数据可以幸福快乐,数据才真的化身成神,而你我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中的“一块骨头”。
自由主义大厦在即将建成的最后一刻轰然倒塌,人类依靠自身很难再对世界赋予意义,或者说人类对世界慢慢失去了控制,人类只有转而信奉新的宗教,而新的宗教派别中,最有可能成功的是数据教,数据教功成之日,恰是你我无用之时。
未来已来,如何面对?
书籍简介
书名:未来简史
副标题:从智人到神人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
译者:林俊宏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206-9
版次:2017年2月第一版
2017年2月第二次印刷
字数:307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