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还没看过《长安三万里》,所以不知道影片中的高适与书中的高适是否一致。
高适在20来岁的时候来到了长安,结果求官不得便去了边塞(当时北京是边塞,有没有感到有些醉了)。
34岁时他写出了著名的《燕歌行》,可见他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与其他个性十足的诗人不同,高适是一个务实的诗人。他不会因为官职小,政务琐碎而放弃官职,即便他干得很痛苦,却依旧坚持下来了。
正是因为有做县尉的经历,哥舒翰才对他投来了橄榄枝,随后便迎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中,高适与哥舒翰共同驻守潼关。唐玄宗此时忽然神助攻要求哥舒翰出城决战,结果潼关失守,唐军死伤惨重,哥舒翰投降。身陷险境的高适并没有和哥舒翰一样选择投降,他独自逃了出来,并追赶上了逃亡四川的唐玄宗。
追上唐玄宗后劝诫皇帝不要把太子和永王分开,没被接纳,但却被派给了太子李亨。在李亨的手下高适很受器重,并仅用1年时间便率军平叛了永王李璘的造反,并成为四川节度使。
人生的逆袭或落魄都是有原因的,而高适的成功刨除才华的原因,性格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坚韧刚毅,充满自信又不失乐观。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高适的代表作之前在写《半小时漫画唐诗》的读后感中已经列举很多了,在此就不重复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那篇读后感里找找。另外与高适相关的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旗亭画壁,讲的是高适,王昌龄和王焕之“逛酒楼”的趣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一下~
明天咱们看看王维是如何成为诗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