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味,那种浓烈的欢喜在我心里萦绕着,让我怀念,让我留恋……
小时候,年味特别浓,从未进腊月就能闻到年的味道。
在那个物质比较贫乏的年代,为了过年,大人们平时把好吃的攒下,在未进腊月的时候,就开始忙碌了。
我家里兄妹四个,新衣服、新鞋子都要妈妈一针一线地做出来,为了让我们几个都穿上新衣服,妈妈在冬天里只要有空都在纳鞋子,做衣服。
还有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炸年糕。这是一件麻烦的事,母亲从腊月开始赶集,挨家看他们的米面怎么样,最终选上一家买回来,然后在一个早上早早起床,占上碾子,把米碾成面拿回家,净等腊月二十几炸年糕。
扫窑、洗衣服、蒸馍、蒸丸子、炸麻花等等,反正大人们今天给这家帮忙,明天给那家帮忙,忙的不亦乐乎。
那时候的我们还是小孩子,这些似乎与我们关系不大,我们感兴趣的是穿新衣,放鞭炮。
大年三十,我和妹妹早早就穿上了新衣服,先去大街上逛一圈,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新对联,街上不时传来一两声鞭炮声。
那时候的鞭炮声,不如现在的响亮,不如现在的连贯,这儿“啪”的一声,那儿“啪”的一声,就是这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惹来了孩子的欢笑声,增添了年的味道。
我是一个女孩子,但也喜欢放鞭炮。爸妈买下鞭炮,我们兄妹几个就拆开来,均匀地分好,各自放进自己的抽屉里。
三十晚上,每个院子的电灯都亮了,我们小孩子便成群结队,兜里揣着鞭炮,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点着的香,到院子里放鞭炮,右手拿一个鞭炮,点着了,稍等一会,就把鞭炮往空中一扔,鞭炮便在空中“啪”的一声响了,有时也有响不了的,那是绝对不能浪费的,我们便捡起来,把它从中间折一下,露出火药,拿香一点,就像放花子一样放出一股火星,别提多好玩了。
大人们看到这种情景,平时严肃的面容此时也如同花儿般绽放,他们只是嗔怪着:"慢点儿别把新衣服弄脏了,明天还要串亲戚呢。“
这时候,是孩子们最欢喜的时候,面对大人们的嗔怪,我们置之罔闻,依然走家串户,直到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一头倒在炕上,但还是小心翼翼地脱下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头的旁边。
大年初一,我早早就醒了,听到外边"啪”、“啪”的鞭炮声,激动的一下子都不能再呆在被窝了,于是立刻穿上新衣服,翻起枕头,底下压着崭新的压岁钱,喜滋滋地拿起压岁钱,小心翼翼地放进自己的抽屉里。看着母亲忙前忙后的煮饺子,饺子在锅里上下翻滚着,我的心也跟着上下翻滚着,要知道,今天早上吃的饺子里边包着硬币,我们家乡有个习俗,大所初一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来年一定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谁都期望自己能吃上包有硬币的饺子,更何况我们这些天真的孩子啊,那真是这几天都能炫耀的资本呢!
饺子煮熟了,母亲很公正地给每一个碗里都放了相同多的饺子,笑盈盈地看着我们手忙脚乱地挑选属于自己的碗。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我的心情,想快快地吃完饺子,看到自己盼望的硬币,又不想快快的吃完饺子,让自己的希望长些再长些。就这样怀着矛盾的心情吃完了碗里的饺子,若是吃到了硬币,心中自是欣喜万分,若是没有吃到硬币,心情也会有些许惆怅,但这种心情不会持续很久,很快就会被拿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的喜悦而代替。
接下的日子就是串亲戚,跟在父亲母亲的后边,去了平常不经常去的地方,见了许多平时见不到的亲戚。
时间就这样飞逝而过,年就这样慢慢地淡去了,大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忙碌,小孩子们怀着留恋而又无奈的心情告别了新年,期待着下一个新年的到来!
就在这种期待中,我们过了一年又一年,我们长大了,随着生活条件 的改变,每天都像过年一样,但是那儿时的年味,那种无拘无束的欢喜却深深的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愈久弥新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