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总喜欢过年,而大人最害怕过年”对于过年,老年人都这样说。
一晃那时候喜欢过年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但记忆力的年味却始终铭记于心。 记得每逢腊月总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记忆力的年味便慢慢从一碗腊八粥开始蔓延,吃了腊八粥离过年就更近了,每逢赶集的日子父亲便会领着大袋子,去集市上置办年货,因为越到年根儿,年货的价格越贵。 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得扫家里的灰尘,预示着来年风风火火,人旺财旺。过了腊月二十三邻里之间可以相互帮忙蒸过年的馒头、包子、油果子(面食)、麻花、木梳贝贝(面食)、炮烙等,这时候我们小孩子是最开心的,因为可以吃上好多美食,到了腊月二十八、二十九家家户户就开始贴对联、挂红灯笼,伴随着小孩的小响炮声开始进入过年的前奏,腊月三十下午,奶奶每次都会早早的做好下午饭,吃过饭后张罗饺子皮、饺子馅,还有一枚硬币,硬币用盐水泡洗干净,在包饺子时给其中一个饺子里包一枚硬币,包好的饺子放在簸箕里,用蒸布盖好,等在大年初一早上吃。 腊月三十傍晚边包着饺子,边看春晚!一家人坐在一间屋子里,烤着火盆,这样的日子,让人感觉特别的幸福!每次春晚的钟声敲响,父亲便将已经买好的鞭炮挂在院里的核桃树上点燃,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跨年了,同时四周的邻里远隔十里八乡的,都能听见鞭炮的响声,整个蜿蜒的河谷便被热闹的鞭炮声点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年初一一大早,大人们便很早从热炕上起来,点燃第一串鞭炮,变随着鞭炮声,孩子们睡眼朦胧。可以说从春节的零点到大年初一的十二点,鞭炮声不断。记忆中奶奶总是很早准备早饭—饺子,父亲总是炒五六菜,妈妈则负责搭把手。而我每次都会在被奶奶慈祥的唤醒,她亲切的告诉我:今天吃饺子,还要起来先敬爷爷(拜神),每次我都会乖乖的起床,穿上过年的新衣服,每次起床洗完脸便去烧香、拜神,摆上贡品,点燃香、表、都跪在院子里等待表烧完,磕头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人无病无灾,每次都很虔诚,摆完再由父亲点鞭炮,放完鞭炮便可以回家吃饺子了,每次奶奶和母亲都希望吃到硬币的那个人是父亲,但是偏偏每次都是我,从小到大无一例外,以至于母亲有一年包了三枚硬币,分得让父亲吃到,她说:“你吃到有什么用,你爸吃了可以给咱赚钱”每次父亲总是笑呵呵的说:“娃吃了,考试好”,吃完饺子,父亲就要发压岁钱了,他每次都说必须吃完了才能发,所以我每次都吃的最多,最干净!每次奶奶、母亲、我、妹妹都会有,拿到压岁钱开心的劲儿,简直没法形容。然后就往新衣服里塞各种瓜子、花生、糖果去找邻里家的小孩玩,看看谁穿的新衣服好看!现在想想还蛮幼稚的,但那都是童年的回忆。
图片来源于:2018年大年初一作者拍摄
在不知不觉的嬉闹中,便会到大年初五,我们那儿叫“破日”,意思是:一年中难得过年可以享享福,不用忙碌庄家和打工,在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都不干活,因为新年刚开始,要享福,预示着来年也可以清闲。我只是这样理解,我们那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大年初一到初五家里的垃圾不能往外倒,不能用扫把往外面扫垃圾,要往里面扫,要不然把财神爷给的财气都扫走了,大年初五过了之后,挨家挨户才能往外面倒垃圾,而且都得倒在十字路口,还要放鞭炮。在 过年期间亲戚都走动频繁,各自带上心仪的礼品,走亲访友,孩子们则开心的赚着压岁钱,其实想想也都是自家东西换的,但不知道当时怎么就那么开心,每次都给自己存起来到学校买零食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到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孩子们便会打着红灯笼到处玩,可以连续打三个晚上,在正月十五那天还要祭祖,不论祖先在哪里都要去他的坟头上烧纸钱,点灯笼!有钱的人家还会放鞭炮和烟花,完了之后,村里的能工巧匠便会放天灯,一群人在大马路上,放好几盏,有的人还会追着天灯跑,看准要着陆的地点,便去捡来再放,还有挨家挨户的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不断在寒夜中绽放,每次我们都很兴奋,一会儿看这边,一会儿看那边,等感觉放的差不多的时候,便回家吃元宵,吃完了元宵,预示着这个年真的过完了!
如今我早已在异地他乡参加工作,那些回不去的年味,只能停留在记忆里徘徊,有些人也一直停在记忆中,无法磨灭!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