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历史书上出现的人物,我们对他的了解仅仅是洋务运动发起人之一。在《18堂国学课》中,曾老先生是一位以修身齐家为主的典型人物。
语出《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知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其家者,先修其身。”曾国藩他一生严于律己,喜欢写日记,经常在日记中反思自己做过的所有事情。假如他今天去了很多地方然后到晚上才回家他会在日记里面写到自己明明可以不去去还是去了。他在街道上,多看了美女一眼,他也会在日记里反思自己这样不恰当的行为。正是他的修身齐家,才将他推向他成功的知识分子的道路。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我们应该听了很多次,这是源于刘蓉的《习惯说》。文中回忆道他小时候,在书房里刻苦钻研,一旦有所感悟,就会站起来走动走得多了,书房就变得坑坑洼洼,自己甚至因此 摔跤,但从没想过主动去收拾一下他的父亲进来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因此,这形成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中国传统观念,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十分重视“修己”——孔子。他曾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儒家形成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而道家也重视自我修炼,但目的只是为了提高生命质量,以求长生不老。
这一课很有道理,确实,如果都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怎么谈家庭,国家甚至是天下呢?切勿好高骛远,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