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在餐厅值班时,有个孩子从楼下跑过来,突然出现在我身边。他仰起头笑容满面地看着我:“老师好!”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华同学。回忆瞬间涌上心头,内心最柔远处被拨动了。
去年秋学期因为他们班的英语老师临时有事,我代了他们班三个月的英语课。三年级的孩子在我眼里特别可爱——教高年级久了,会发现孩子们眼中的灵光渐渐被沉稳取代,而三年级的孩子却依然葆有着那份纯粹的欣喜。
还记得第一次走进他们班级,五十多个孩子用明亮而期待的眼神齐刷刷地望着我。那一刻,内心充盈着作为老师的幸福感。在这三个月的相处中,我尽可能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流,课间就像朋友一样在讲台旁聊天玩耍,偶尔给他们放电影、听歌。
华同学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他总是衣衫不整,鼻涕挂在脸上,脖子上的灰积了厚厚一层。我知道他几乎得不到父母的照料,但我从未因他的成绩或卫生状况而轻视他。接手这个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孩子们:我会尊重每一个人,愿意和每个人做朋友。我相信他们能从平时的课堂和课间互动中,感受到我的真诚与关爱。
和华同学交流时,我总是蹲下身子。起初他总是不愿坐在座位上,经常蹲或趴在地上撕纸玩耍。通过耐心的沟通,我发现这个孩子其实能听懂我们的话。慢慢地,他开始愿意坐在椅子上听课——虽然可能听不懂,但至少能安静地坐着。听说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这比原来已经改善了很多。每次和他说话,我都会认真倾听他不太清晰的吐字,努力理解他想表达的意思,我想我的耐心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
那三个月的时光,回想起来依然温暖。现在在校园里遇到这些孩子,他们总会开心地和我打招呼,有的还会主动跑来分享最近发生的趣事。华同学是和我最亲近的一个,无论在餐厅还是校园,只要见到我他一定会跑到我身边,仰起头清脆地喊一声“老师好”。我也总是满面笑容地和他聊会儿天问问近况。他对我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格外珍贵,也特别让我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现状。
最近在读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写的《孩子们,你们好》深深感受到:我们说话的语气、神态、眼神,乃至每个细微的举动,都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原来我并未如此深刻地反思过这些细节,但现在愈发明白,每个孩子都有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拥有独立的精神宇宙和情感天地。而和华同学的链接中,我受到了他高度的信任和喜欢,我想这也和我对他真诚有关的。
这每一帧的回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教育的本质,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用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关爱,去唤醒、去守护每一个孩子内心的光。当我们愿意蹲下身来仰视他们的眼睛,聆听他们的世界时教育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