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海贤
关键词:改变、第二序列的改变、接纳自我、顺其自然、森田疗法
1.改变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内容的改变,另一个是应对方式的改变。我们把内容的改变称为第一序列的改变,把应对方式的改变称为第二序列的改变。
2.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瓦茨拉维克(Paul Watzlawick)说,就是因为人们常常把改变停留在第一序列,导致改变本身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了一个问题。
3.书中举到一个案例,说有个年轻人一心想要实现自我价值,然后每份工作干到半年,就会感到非常焦虑,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工作,于是用不停换工作来缓解焦虑。
他一直在改变的,是工作的这个“内容”。而他真正需要改变的却没有变,就是用不停换工作来应对焦虑的这种方式。盲目寻求变化,没法安顿下来踏踏实实积累经验,这才是他真正的问题。
是啊,有时候我们样样都想做,最后又样样都没做好。我们觉得一件事情没做好,是因为不适合或没有那方面的才能和天赋,然而所有的才能其实都是从一点一滴中不断积累出来的。 与其所有事情都浅尝辄止,还不如认真选择一门领域进行深耕,积累经验和价值。
4.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
接纳自我其实不是一种追求,而是舍弃。舍弃什么呢?舍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舍弃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5.我们对接纳自我第一个误解是,以为接纳自我就是不改变。但接纳自我本身就是一种改变,而且是很难的改变。难在哪里?难在忍受。
人只要有焦虑感,就会想改变。可是顺境、逆境都是人生常态,有时候我们需要忍受不好的境遇,哪怕暂时看不到希望。因为就算我们不改变,事情本身也是在不停变化的。
就像腿上磕的乌青会慢慢消退,我们什么都不做也会慢慢长大一样,时间久了,我们自然会从职场新手变成有经验的“老鸟”。有些事,自然而然就会发生。而盲目的改变,常常会打乱事情发生的进程。成语“拔苗助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第二个误解是,把接纳自我当作获取另一种好处的途径。如果把接纳自我当作一种获得幸福、平静、快乐的手段,那么其实是在进行另一种追求,而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
7.心理治疗领域里有一种很著名的疗法,叫作“森田疗法”,它的核心理念是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意思是,一个人不要纠结于自己的问题,只把它当作生存的常态,转而专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种曲线救国的改变方式最大的好处是,防止我们只看问题本身,而忘了问题以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才是接纳自我的真谛。
8.什么时候改变是有用的,什么时候改变会变成一个问题呢?有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改变的动作究竟是改善了状况,还是维持着状况,甚至让状况变得更糟了。
9.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这个世界本身就有很多不完美,它不是按我们的想法设计的。比如,我们偶尔会焦虑、失眠,会心情不好,会遇到各种挫折,但这些都不是问题,而是世界运行的常态。如果错把世界的不如意当作要解决的问题,改变不仅没有效果,有时还会变成问题。
第二,我们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历程。
一棵树从种下种子到开花结果,有自然发展的过程;孩子从爬行、站立到奔跑,也有自然发展的过程。工作需要积累经验,关系需要培养感情,这也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就连伤害都有自然恢复的过程,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10.自我发展之问:
①你是否有过自我改变成功的经历?
②你能想到哪些在你生活当中发生的改变,它们是第一序列的改变,还是第二序列的改变呢?
③如果你不努力改变,事情自然发展的进程会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