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我要说的“下河”,是我们童年时光最美好的一角。不是下河摸鱼,也不是下河摸虾、摸田螺,而是让你们也许想不到。不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挽着裤腿“下河”而是猪“下河”。这也许是我们这一带过去才有的,猪“下河”是父母的希望,也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希望!不光是一家,也不光是一个队、一个公社,而是一个县市、几个县市的千万个家、千万个孩子的希望呢 !
记得在我们这九十年代前吧,都还盛行着“猪下河”呢。
在我还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喂的猪肥了,就要把长得油光发亮、肤色红润的肥猪用绳索套了拉到公社去“下河”,就是把它卖给公家。叫上两三个壮汉来帮忙,一般都是叫左邻右舍或者亲戚来。可那么可爱的猪就是不听话、不肯前行,四脚使劲朝后蹬,还不时左右调头,把大人们搞累了,那猪自己也折腾累了,它就趁着大人们放松了就这拱拱、那拱拱泥,还不时的洒上一泡大骚尿、拉它一堆猪屎,唉!一路都弄得是,还泥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
大人也没辙了,想取巧、想轻松一点,不行。就弄来竹篾编的遮,把猪摁倒上面、绑了用绳索兜住抬着,“嘿哟”“嘿哟”地,累了就用竹棍撑着两端,让肩歇歇,用垫着肩的毛巾揩去满脸的汗水,甚至是在大冬天的寒冷天气也要光着油腻腻的膀子,一路你喊一句我接一句的号子,真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
我也一路跟着,屁颠屁颠的。一路上不光是我们家的一头猪,有时是两头,还有别的家的呢!老远就听到猪的呼叫声,等到了公社,好家伙!不光是人山人海,还有”猪山猪海呢!那真的是各路“猪候”荟聚啊!满地都是猪屎猪尿。踩得碎碎的,我也顾不了许多,踩上还挺好玩的。有的人在给猪过称;有的人在拉的拉、推的推,使劲把一个个猪往大卡车里推,那些猪的呼叫声就是从车上发出来的;还有一群一群的大人们——男的女的,老的壮的瘦的精干的,手里拿着一张一张卖了猪的票据,排着一排排长队等着结钱呢!转出来的手里都拿着一沓票子。
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幸福的笑容,也不管那猪是喂了多久,都是满满的收获……
在另一个角落,手里拿着票子的人们又在那里“我要这块”“这块我要”地喊着在买猪肉。
四面八方的,一路一路的人们,扛着杆,杆上吊着一大块红的白的猪肉,有的手里拎着,左晃右晃,就连那些肉都带高兴的劲儿!
我当然是吼着——“又有肉吃了,又有肉吃了!”别提有多高兴了,有肉吃就不会要糖吃了,还一路哼着自编的小曲呢,折一段枝条,东抽一下,西大一下。
那时,我们公社猪“下河”是每个月都有一到两次,这次我家有,下次她家有,好不热闹,好不开心啊!
等到了我上学后,当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打老远听到“猪大侠”的怒吼声时,我就会加快脚步,一路飞奔回家,看看我家今天有肉吃没有。我想这是我们最美好的童年,最美好的祈盼,最幸福的希望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