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能获得幸福,而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却只能获得烦恼。为什么呢?让我们来看一下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理论是如何解答的。
1、根据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理论,任何一个好看的剧本,都至少有三个角色,一个受害者、一个迫害者,以及一个拯救者,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这三个角色不断变化,真相不断反转,使我们有了过山车一样的情绪体验。这样的情绪体验,在现实中就是烦恼。我们也把现实中这样的亲密关系,称之为虚假的亲密关系,即卡普曼戏剧三角关系。
2、在这个三角关系里,受害者、迫害者以及拯救者,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受害者,喜欢揽责任,经典台词是:“都是我的错,都是我不好。”迫害者,喜欢推责任,经典台词是:“都是你的错,都是你不好。”拯救者,喜欢大包大揽,经典台词:“你们都不行,就我行。”这三个角色并没有什么高低不同,好坏之分,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根据外界的环境,随意去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其中,受害者最值得同情,也是很多人喜欢扮演的一个角色,但他恰恰也是人际矛盾的始作俑者,任何一个受害者必然假想出一个迫害者,再吸引一个拯救者。很多人可能觉得拯救者挺好的,要做拯救者。但其实不然。什么叫拯救者呢?即使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也要显得自己很有本事,愿意主动提供帮助,这就是所谓“拯救者”!拯救者极可能转换为受害者,也有可能转变为迫害者。
3、那么,真实的亲密关系是什么呢?受害者转变为沉思者,多多思考一下,自己的困难和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迫害者转变为战略家,与其抱怨,不如行动。拯救者转变为赢家,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每一个人物的角色依然可以互相转换,作为沉思者深入思考,作为战略家投入实际行动,作为赢家低调地享受现在的生活,这就是幸福。所谓的幸福,不是活在过去,也不是活在未来,而是活在现在。当一个人具备了赢家思维,基本上可以摆脱大多数烦恼,从而体验到幸福了。
4、如何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有三个步骤一个基础。第一步要洞见自己的内心,所谓洞见,就是看见自己不为人知的内在本质,甚至是自己内心深处黑暗的那一面。其次要表达和展现,因时、因地、因人将自己的内心展现出来。当你做到第二步时,你就可以吸引到一些真心的朋友来向你靠近了。这时候,就到了第三步,倾听和同理。从倾听到同理,有零到一百个层级之分,一百分的亲密境界是,完全无我的,完全没有界限的,全然感受对方的感觉。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境界。最后,想要建立高层级的亲密关系,必须以信赖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为基础的话,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工夫,到最后也会黯然神伤,反而变成了受害者。所谓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总而言之,卡普曼戏剧三角的意义,是帮助我们退后一步,看到我们的人际互动模式及其背后的根源,从而更好地与人沟通和相处。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