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村庄

恍惚间离开家乡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家乡是晋南稷山县,汾河东西流经稷山,自然地经稷山分为南北两部分,所以老家人又习惯性地以汾南人和汾北人称呼自己。

在运城民间有这样的流行语“稷山无山平展展,平陆不平沟三千”,在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稷山和平陆这两个地名给当时的年轻人带来了一定的迷惑,因为平陆并非平原,稷山并非山区,所以分配到平陆的人并非有想象中的喜悦,而分到稷山的年轻人则获得了意外的惊喜。想想在我们的人生中这种阴差阳错的事情还真是不少,有时无需期望,惊喜自至,有时期望过甚,失望颇深,所以说无为就是最好的状态。

跨过汾河桥,沿着柳沟坡向南走最近的就是太阳乡,而我生长的村庄白池村就行政区划于太阳乡,与它毗邻的村子太阳村曾是全国闻名的卫生村,“卫生学太阳”曾在全国风靡过段时间,那时甚至有老外来太阳村参访,这在当时足以让老百姓自豪许久。

白池村名字的真正来历我未认真查询过,自己所知道的是从奶奶的故事里了解到的。记得奶奶的故事是这样讲述的:从前有位神仙,路过我们村东的池塘,恰好有些累渴,就在池塘边撩水喝,并顺便洗了把脸,就在神仙洗过脸之后,奇迹发生了,整个池塘的水变得清澈透底,自此之后村子里的人就把村名改为“白池村”。故事不足以让人信服,但能让人感觉到普通老百姓对村庄的那份特有的质朴感情在里面,虽虚构但又不失想象和向往。

村子里以高姓人居多,应该占了村庄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了。在《西游记》流行的年代里,老百姓会开玩笑说到“白池村”前身该不会是“高老庄”吧?其余的小姓则很规律地集中在村子的某一小区域,并且区域名称就显示了姓氏,如“闫家胡同”、“段家巷”、“孙家巷”等等。东西向的主干道将村子分为南半村和北半村,道路的两边集中了过去的商店(今日的超市)、菜铺、肉铺、村委(过去叫大队)、戏台,是村子里最繁华,最热闹的地带,每月三次的集会(初一、十一、二十一)也都在集中在主干道上,一个小村庄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小城镇的缩影,村庄在不断的扩延,一些旧时的自留地、撵麦子的场子,甚至是一些自家的耕地或多或少的被占用,被盖为漂亮的新房子,而村中心居住的多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房屋也都是有些年代了,呈现的是老屋、老人、老友的情境。

总觉得一个村庄也应该有它不变的标志性建筑,外出的人无论走多远,走多久,也无论村庄如何变化,只要见到村标建就会感到亲切,就会迸发出无限的乡情出来,寓景融情。在我心里能作为村庄标志的是仙人梳洗的池塘和老戏台。记得池塘边上有一尊石羊,小时候我们经常骑在石羊上玩耍,还听大人们常说石羊有灵性,如果石羊突然倒了,羊头倒向的方向的就会有不吉利的事发生,虽然是迷信,但一度竟然很准。可惜的现在是池塘早已被填平成为宅基地,池塘边的石羊也在多年前被文物贩子给盗走了,甚至池塘对面在旧时用来泄洪的沟洞也被添平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水泥地广场。老戏台也在前两年被翻新成新戏台,虽然是显得漂亮和有气势了,却少了当初的特别年代赋予它的时代沧桑感。

上小学的时候,戏台背面是白池小学寒假期末成绩红纸张贴的地方,全校300多人的成绩都会张贴在上面,全村的家长不仅看自己孩子的成绩也会用心留意前几名和后几名的成绩,而此后的几天孩子们的成绩就成了家长们乐于谈论的话题,而那些排名倒数的孩子会在张贴的当天晚上悄悄撕掉自己的名字。想起句话来,建筑是凝固着的音乐,其实老建筑也是本厚重的历史书,后来者需去读,去品,去感受。

我想到北方池塘的功能,一方面应该是蓄水泄洪功能,在下大雨时,雨水会沿着小坡径流入池塘,缓解了道路的积水。另一方面是生活功能,记得在小时候,自来水没普及的时候,农村人用水很不方便,妇女或年轻的小姑娘们经常两三结伴将脏衣服带到池塘边去洗,边聊天边洗衣服,池塘边常常飘着欢声笑语,那是一种淳朴简单而又快乐的生活。

记忆中村子共有十三个居民小组也称十三个生产队,而村委会又称为大队。每个队又有队长,很长一段时间,生产队长的职能不容小觑,浇地排队、抢修水井、承包荒地管理、小的突发事件等等都需小小的队长来负责。如果说在大锅饭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生产队长是每个农民都比较羡慕的差事的话,那从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这又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没有工资,只有补助一天一块钱,另外还会因忙队里的事情耽误自己务工,或者因浇地排队之类事情得罪人,没有人愿意干。生产队概念和职能的淡化应该是进入新世纪之后,各队已不再选拔生产队长,各队的井也都承包给私人经营,种地都逐步机械化,农忙的时间越来越短,农作务种植越来越简单,农民间的互帮互助越来越淡,农民对生产队的依赖越来越小,为此生产队伴着它功能的消失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

在八九十年代,白池村在周边以生产加工蜜枣有名,四千人左右的村子最鼎盛时有70多家生产蜜枣的小厂子,在那十来年的时间,这些人靠加工蜜枣辉煌过,也被人羡慕过,但最终的结局是全部以赔钱收场,经营最好的一家也在前一两年给倒闭。这些人乘改革之风,赚取了金,也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深深地被淘汰。在想在那个年代要是有好的村干部,有能力,有知识,有魄力,了解市场而又观念超前,把这些小的民间作坊集中起来搞村办集体股份制企业,或许白池村的蜜枣加工业能走得更久远些,甚至能创出自己的品牌来。现在农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真心希望新的村干部能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能带领村民们探索致富途径,使白池村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安康,越来越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对故乡的眷恋是与生俱来的。 王鼎钧先生说:所有的故乡都是异乡,所谓故乡,便是我们祖先流浪过的最后一站·····...
    居延阅读 418评论 1 0
  • 文 | 拾度 自十五岁起,我便很少再回到眼前这个村子了,而后的二十年里,我与她一直走在渐行渐远的路上。我以为再也没...
    杜木土阅读 1,403评论 37 42
  •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或富庶或贫瘠,或繁华或寂寥,却无一例外的让人牵肠挂肚。我觉得自己有两个村...
    赵小小阅读 411评论 3 1
  • 我家在中街的一条胡同里。中街上一共两条胡同,我家所在的胡同在东边,浅一些,正对着胡同口就是我家,另一家是本家三哥家...
    微言微语阅读 247评论 0 1
  • 我的村庄一直在改变,改变最大的地方,还要数村庄西口了。村庄距城区大约十公里,城区的主干道直直地通到村庄西...
    赵小小阅读 56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