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者对象的真实情境中,以参与观察和具体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其内涵要旨是注重"现在时"和"在场感”。在教育的田野研究中,强调研究不是在书本、书房里,而是在“田野"即教育教学的实践中。
田野研究方法使研究教育的学者走入日常的生活实践的广阔“田野"之中,亲自感悟,观察教育、教学的现实生活,从而体验、理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了解教育、教学的现状,在此经验基础上,进行归纳、演绎,并进行理论阐述。
田野研究的特点
实践性,要求教育研究者在自然的情景之中,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
客观性,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提问研究对象等方式获得真实经验,倡导从研究者的主观推测或对别人研究成果的“转述”中切实走向以客观的论据来引|证论述;
参与性,田野研究强调参与,调查者不是旁观者,而是要深入到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中,以自己实在的观察、记录来了解、认识、体会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乃至呈现结果的整个历时性过程。
田野研究的意义
有助于揭示长期被教育研究界忽视的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互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他们各自的态度情感和生活体验及其对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影响;
田野研究为我们探寻教育 问题的根本提供了一套较为系统而有效的方法途径 ;
田野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有助于我们从教育角度认识和帮助弱势群体。
田野研究要注意的问题
1.要尽可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田野研究是一个收 集资料的过程,资料的收集,是通过访谈、观察、体验等不同的方法来获得的,这样就要求尽可能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要做到研究的有的放矢。做田野研究,要有的放矢,切忌开展任务不明确的田野研究。
3.要边调查边整理资料。因此,作为田野研究人员不仅要做田野笔记,而且要边调查边整理。这样可以发现哪些方面调查不足,可以随时补充。
4.要尊重和保护被调查对象的隐私。
5.做田野研究尽量不带强烈!的主观倾向,不预设倾向性,必须反映不同群体或个人的声音,特别要反映那些弱势群体的声音。
6.遵循研究伦理。
(文章转自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