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疑云重重的“白马之盟”

公元前188年的十月,大将灌婴忽然接到命令,率领着一支军队,从长安赶赴荥阳。

这是一次戒严性质的军事行动,意味着帝国内部有大事要发生,因此派遣中央军队驻扎要地,以备不虞。

等到八月份的时候,未央宫里传来年轻的孝惠帝驾崩的消息,年仅二十三岁。这说明,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的身体状况都十分令人担忧,随时会有不测。

孝惠帝更年幼的儿子刘恭即位,是为前少帝。他是后宫女子所生,但吕后杀死其生母,令张皇后以亲生母亲名义抚养他,才被立为太子。少帝的年龄此时不会超过十岁,因此吕后称制,大权独揽。

《史记 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吕后终于成了母子矛盾最终的胜利者,尽管代价是亲儿子英年早逝。不知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面对如此胜局,心里是怎样一种复杂的心情。


据说,在孝惠帝的丧礼上,吕后只是干哭,一滴眼泪都没有。群臣虽然觉得异样,但无人知道原因。

张良十五岁的儿子张辟疆时为侍中,看在眼里,悄悄问丞相:“孝惠帝可是太后唯一的儿子,如今驾崩,太后虽哭却不悲,君可知为何?”

“为何?”丞相问道。

张辟疆道:“孝惠帝的儿子都还年幼,无法主政。太后如此反应,实在是因为害怕君等一干大臣。如今,只有君等主动请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等吕氏外戚担任将军,统领南北两军,让诸吕子孙等入宫用事,护卫少帝,如此太后自然心安,君等也就可以幸免遇难了。”

《史记  吕太后本纪》称:丞相当即按照张辟疆说的照做了,吕后无后顾之忧,这才把心底丧子的哀伤和痛苦一齐释放了出来。而吕氏的掌权也从此时发端。(丞相乃如辟疆计。太后说(通“悦”),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

细心的人读到这里,难免要问一句:既然孝惠帝六年,汉帝国的丞相从一员改成了两员,惠帝派系的王陵任右丞相,吕后派系的陈平任左丞相,那么张辟疆在这里谈话的对象究竟是哪一位呢?

这个答案要到《汉书 外戚传》里去找,外戚传里就明明白白记载着,是左丞相陈平采纳了这一条建议。

而王陵并没有因为孝惠帝的驾崩,就立刻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事实上,他作为一名性格耿直的功臣元老,仍然坚定地站在吕后的对立面。

因为孝惠帝的早逝,吕后重新把封吕氏外戚为王的计划提上议程,征求左右两位丞相和太尉周勃的意见。

王陵表示坚决反对,他理直气壮道:“当初高帝和众功臣杀白马互相盟誓: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如今太后想要封吕氏为王,不符合先前的约定。”

吕后碰了一鼻子灰,非常郁闷,转过头问陈平和周勃。

陈周二人则回答道:“高帝平定天下,所以分封弟子为王。如今太后治理国家,所以分封吕氏,合情合理,有何不可?”

吕后这才转恼为喜。

罢朝之后,耿直的王陵拉住二人,怒斥道:“当年和高帝歃血为盟时,两位莫非不在场吗?为何如今背叛誓言,谄媚女主。君等有何面目见高帝于九泉之下!”(始与高帝啑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史记  吕太后本纪》)

陈、周二人回应道:“在朝廷上据理力争、面斥陛下,我们不如君。但将来保全刘氏社稷江山,君却未必比得上我们。”

李开元先生在《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中曾提及:“西汉初年,汉政府出于自身的政治利益需要,对于历史记载曾多次进行修改。其较大的修改至少有三次。一,对于秦王朝历史的修改……二,汉王朝对于汉曾经从属于楚,汉王国乃是项羽的封国等有关汉之由来的隐瞒……三,对于吕氏政权的历史所加的修改……”。

特别是第三次对吕氏政权历史的修改,基本已是学界公论。而之所以能成为公论,正是因为修改得手段并不高明,露出的马脚过多。但也因此,我们对于此段历史,阅读时尤其要抱一种怀疑精神,处处要打一个问号。

比如上一段王陵廷争的故事里,问题就不少,马脚很明显。

1、吕氏的确在建国期间立有功勋,即使吕后分封吕氏为王侯,最多是背约。但陈周二人的回答,“但将来保全刘氏社稷江山”,倒像是一开始就下了结论,直接认定吕后将要把帝国改刘姓吕,预知将来会有诛杀吕氏之变一般。

2、在吕后和王陵面前如此圆滑的两段回答,出自陈平之口固然可信,“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忠厚呐言的周勃是否也能异口同声说出谄媚吕后之语?周勃一直非吕后阵营,起初吕后妹夫樊哙攻打燕王卢绾时,高帝在病床上疑心樊哙党于吕后,就是派周勃前去接替军权。且周勃等沛县元老素来与陈平不和,据《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直到陈平也在吕后面前失势时,才通过陆贾的从中斡旋,将相和好,结成反吕利益联盟。“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结?……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综以上三点因素,周勃在此时是否能和陈平一齐巴结吕后,深为可疑。故同样的一件事,在《史记 陈丞相世家》里,叙述就略有不同,“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王陵,王陵曰:‘不可。’问陈平,陈平曰;‘可。’”只有陈平一人表达了对吕后的逢迎。

3、上述故事里最可疑的一点,当属王陵口中的“白马之盟”,即刘邦生前是否曾和大臣们有过“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这样一个盟誓。

白马之盟的真伪,至今尚无定论。一些学者认为确凿无疑,理由是它并不仅仅出现在王陵口中,直接间接提到该誓词的还有吕后本人、周勃的儿子周亚夫等,且在诛吕之变后,非刘氏不王的规定基本为两汉严格执行。

对于这样一段有明文的史料,证伪要比证实难得多。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学者在蛛丝马迹中,寻到了诸多不合理之处,较具代表性的有刘鸣的《“白马之盟”真伪辩》。归结众多质疑之文,“白马之盟”大约有以下几个疑点。

第一,出处的可疑。这是学者间一致的看法,即便认为“白马之盟”为真实者,也不得不承认,它缺乏直接的记载。大凡重要盟誓,都有具体年月、详细内容和相关细节。而“白马之盟”作为一条贯穿两汉的执政理念,却没有任何直接证明,只是在几位人物的对话里被提及到,而且提及的内容除了“共击非刘氏王”,别无其他细节内容可以互相佐证。

第二,时间的可疑。假如“白马之盟”为真,那么刘邦究竟在什么时间能作出这一盟誓?因为在高祖十二年的三月,刘邦还亲自下过一道诏令,肯定了目前功臣上至王侯、下至食邑的局面,然后对需要讨伐的对象也作了说明,明确表示:只有起兵谋逆者,天下共诛之。

“三月,诏曰:‘吾立为天子,帝有天下,十二年于今矣……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列侯,下乃食邑……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汉书 高帝纪》

在这封明显带有总结一生、嘱托后事意味的诏书里,刘邦没有对异姓封王提出任何异议。而颁布了这封诏书后一个月,刘邦就撒手人寰。这一个月里,当然他有小概率可能会反悔遗诏,只不过这个可能,又与前述王陵质问陈平和周勃的话有所矛盾。照前面所说,王陵曾痛骂陈周二人:盟誓的时候,你们两个难道不在场吗?“始与高帝啑血盟,诸君不在邪?”但细心的人一定能够回想起,刘邦生前最后一个月,陈平和周勃恰好都在替代樊哙,出征卢绾的路程中,不可能有当面和刘邦歃血为盟的机会。故此,“白马之盟”时间上疑云重重。

第三,形式的可疑。诸多学者列举各种“盟”“誓”文本,大凡盟誓,都约定双方权利义务。而所谓“白马之盟”,“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却只有功臣一方的义务,不合情理。也就是说,就算内容是真的,它也不应该称为“盟”,而更应该认为是一种命令,就像上述刘邦的另一条诏令一样: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

第四,内容的可疑。从内容上来看,“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也毫不合理。可以与高祖十二年三月那条诏令相对比。诏令称“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伐诛的对象很明显,是谋逆起兵者,法理也很清晰,因为他背叛天子。而白马之盟称“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细细琢磨,问题是很大的。“非刘氏为王”存在两种情况:其一,非刘氏自己称王,则白马之盟的性质就与十二年三月诏令重复,没有必要再次盟誓一遍;其二,是帝国的继承者新天子任命非刘氏为王,那“击之”的对象则变得模棱两可,究竟刘邦是让大臣们击被封的非刘氏王,还是击乱行分封的新天子呢,如是前者,相当于刘邦鼓励大臣不遵从新天子之命,如是后者,相当于刘邦鼓励大臣谋逆。无论是哪一种,对于继任的新天子,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刘邦作为一名帝国兆基者,有什么理由给自己的儿子、孙子设置这样的障碍呢?即便刘邦想达到限制分封异姓王的目的,直接和子孙内部通过遗诏的方式来规定即可,远比和功臣盟誓有效得多。

因此,“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这个内容只有在一个情况下才会变得合理。即刘邦十分确定帝国权柄会被一个非自己子孙握在手中,而这个人将会大封异姓王,才会留下这样一条命令。但既然如此,他又为何不在死前就处理掉这一人呢?

基于这些理由,“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时间形式上错漏百出,内容上也不合情合理,但针对性却特别强,矛头直指吕后。因此“白马之盟”更像是诛吕之变后,功臣集团为了提高政变合法性而捏造的一条理由。只不过虽系捏造,这一理由却可以有效防止后世再次发生外戚掌权的现象,因此被文帝朝廷将错就错,干脆以假当真继承和保留了下来。

那么当初是谁在记载历史时,把虚构的“白马之盟”安插了进去呢?有一个人物值得怀疑。他就是陆贾,陆贾既是反吕联盟的联络人,又是《楚汉春秋》的编写者,而《楚汉春秋》是司马迁写《史记》中汉初历史的主要参考文本。


把视角重新拉回到故事的主线上,孝惠帝既然已死,吕后自然可以着手料理朝中的人事安排,以解决两派争锋相对的局面。

第一个解决的就是硬骨头右丞相王陵。吕后对他实行明升暗降,一个月后就任命他为少年新天子的太傅,也就是“帝师”这一职务,身份尊贵无比,实际却离开了政府系统,不再拥有实权。吕后把效忠于自己的左丞相陈平提拔为右丞相,又以宠臣审食其为左丞相。由陈平处理朝中政务,审食其虽居丞相之位,却不治事,只出入宫中,充当吕后身边的侍臣,但大小事务,均要靠他和吕后沟通决断。

吕后又提拔任敖为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任敖也是沛县元老之一,曾是狱吏,和刘邦交好。有一回刘邦因事逃匿,县衙将吕后抓入牢中,狱卒对其不礼,任敖大怒而起击伤狱卒,保护了吕后的尊严。吕后能以他为三公,自然不仅仅因为救命之恩,任敖必然在站位上选择了亲近吕后。

趁第一年的冬天还未结束,吕后追封了两名吕氏为王,一名是她的亡父吕公,一名是她亡兄,在建国征战期间立下不小功绩的吕泽。如前所述,在这之前,吕后已经妥善地安排好了舆论环境,三公里从陈平到审食其到任敖,无不是忠于她的,自然无人表示反对。但也侧面说明,吕后之前在王陵、陈平、周勃三人之中讨论的,应该也只不过是分封这两名逝去的吕氏先人,不包括其他,否则大可以此时一步到位。而王陵以“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回应,击的目标当然不可能是已死之人,那就只有击吕后本人了,更显“白马之盟”之无稽。

要再等四个月后,吕后才分封了第一位活着的吕氏外戚,侄子吕台为吕王,但同时也分封了孝惠帝的两名儿子为王。

吕后独自执政的八年中,累计有刘氏子孙七人封王,吕氏外戚五人封王,功臣集团及其后代十九人封侯。

纵观这八年的人事安排,很清晰地可以看见她的心思和计划,即以保护嫡系继承为终极目标,以加强刘吕姻亲为坚实依靠,以打造亲信宠臣班子为政治保障。

为何要保护嫡系继承,可以通过数百年后唐朝的另一个故事来参考。

据说,武则天建立大周国后,随着年老衰朽,在考虑继承人时,曾咨询狄仁杰是否该传位于侄子武三思。狄仁杰用一句话打消了武则天的顾虑。

他是这么说的:陛下有没有看过侄子在祖庙里供奉姑姑牌位祭祀的先例呢?

这个故事是否为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透露了一个古代非常重要的生死观念:祭祀。即古人非常重视死后能不能进入宗庙、祠堂得到后代的供奉,这也是古代传宗接代的目的之一。即便无法生育,哪怕采取过继、收养的方式,也要确定一名继承人,将来能够祭祀自己。

狄仁杰的意思即是:一旦武三思即位,供奉的自然是其父母,武则天只有传位给亲儿子,才能死后进入祖庙得到血食。

吕后同理。这也是她从保护孝惠帝太子地位,再到保护嫡系继承的一贯理念。

为何要加强刘吕姻亲,则是因为相对于功臣集团来说,刘吕二家毕竟有血缘之亲,更值得信赖,一旦有变,可以成为互相依靠互相庇佑的力量。

吕后加强二家姻亲的方式,是将吕家女性纷纷嫁给刘氏子孙,比如将妹妹吕嬃的女儿嫁给了营陵侯刘泽,将吕产的女儿嫁给了赵王刘恢。不仅如此,吕后还将选亲信的贴身婢女,赠与诸侯王为妃。“太后出宫人以赐诸王,各五人——《史记  外戚世家》”。

在送出去的这批婢女中,有一名姓窦的良家子,因为老家在清河,便请求主办这件事的宦官,把她分配到赵国去,可以离家近一些。宦官却不小心忘记了这回事,也有可能是根本没放在心上,最终窦氏去了代国,成为代王刘恒的王妃,也即后来著名的窦太后。

除此之外,吕后还任信赖的刘氏子弟在宫中担任要职,其中最重要的两人,为齐王刘肥的儿子:刘章、刘兴居。

如前所述,刘肥积极向吕后表示诚意,而吕后也始终把刘肥作为值得依靠的同盟,这大约可见刘邦未发迹尚在民间时,吕后就和这名私生子关系不错。此时,刘肥已死,其长子刘襄继任齐王之位。吕后又封其次子刘章为朱虚侯,封其三子刘兴居为东弁侯,先后令两人入宫宿卫。

宿卫一职,非比寻常,即保护禁宫的安全,相当于太后身边最近距离的卫兵,非亲信之人不足以任。吕后对齐王一系的信任程度,可见一般。

特别是朱虚侯刘章,年方二十左右,血气方刚。吕后不仅将自己安危交由其护卫,又嫁以吕氏女儿,且似乎交给他执行家法,治理吕氏中行为不轨之人的权力。

高后七年,刘章在太后的私人宴会上,当场斩杀了一名不守酒令的吕氏家人。没有吕后默许,刘章何敢如此。

“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资治通鉴  卷十三  汉纪五》

诸吕和大臣怕的不是刘章,而是吕后赋予刘章的权力。

吕后对于非嫡系刘氏子孙的态度是:主动投诚的,像刘章刘兴居等,便加以重用。拒绝合作的,则除之后快绝不手软。她将吕氏女儿嫁给各诸侯王,并非单纯联姻一个目的,也有利用吕氏女儿严格监控诸侯王动向和态度之意。在赵王刘如意死后,又有连续两任赵王刘友、刘恢因为和吕氏女儿不合,遭到告密被处死。

不仅如此,当逐渐长大的前少帝得知亲生母亲是被吕后杀死时,也表达出了强烈的反抗之意。吕后毫不犹豫,将之废除幽禁,重新立孝惠帝另一名儿子为后少帝。

在吕后看来,稳固的江山里不容有异己,她所做的一切,清楚的所有敌人,联合的所有力量,都是为了嫡系可以牢牢地掌握帝国命脉,而自己则可以在死后安然进入祖庙,千秋万代接受子孙供奉。但她无论如何都意料不到,将来首起祸端的,正是自己委以重任、信赖无比之人——朱虚侯刘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99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28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54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48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71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3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9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34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7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87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46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7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75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3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74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