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功。”知行是一不是二。人们之所以把它们看成二,是因为私欲蒙蔽。对别人心中有爱,自然会做出对他/她好的行为,如果有私欲,那么对他/她好,必是有所求,求财求色,求回报。或者,有的人懵懵懂懂,只行不知,不思考,有的人光想不干,这些都不是知行合一,都是因为良知未显。知行合一了,才见知行的本体。
我们通常是将二者分开的,所谓知易行难,大多数人总是某件事情、某个道理知道了,可是做不到,先生认为这不叫“真的知道”。就像我们知道晚上抱着电脑手机不好,但到了晚上,却告诉自己,再看一会,看了一会,还有一会。那个”行“总是没开始,更何况“成”了,由始到成,还有很长的路,那就需要功夫了——今天放起手机早睡,明天也这样,这周如此,下周亦如此,日复一日,才叫功夫。我们普通人别说与圣贤,就是与那些成功人士比,缺的可能就是”功夫“了!写到这里,对”下功夫“三个字又多了一层理解。
先生又说:身之主宰是心,心之所发是意,意之本体是知,意之所在是物。所以要知行合一,还是要去私欲,显良知(显良知后就能知天命了吧),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作为普通人,我们经常会有“良知一显”的时候,怎么让良知常在,很好的一个方法就是:时时亲近圣贤和经典,“勤拂拭”,才能去心贼。这正是佛家的渐悟一派。所以有“一日不读圣贤书,就觉面目可憎”之说——这也是“下功夫”吧!
对于圣人,顿悟后,就知行合一了(不过也有说法,顿悟后也得渐修),对于普通人,我觉得知行可能还是要分开,要有步骤:当良知闪现时,”知“算是冒了个头,机缘好的话,开始”行“(开始很难),“行”的过程中,要下大功夫保持住,肯定会有三心二意,会有反复,这就要勤拂拭了,磕磕绊绊地走着,一直坚持,就能走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稳越来越远了,那个“成”,逐渐地,就来到了!——梦想很美好,同志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