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大概需要一下午的时间,那么消化掉这本书呢?
从翻开书页到彻底走出《我把北方念给你听》带给我的情绪,我用了整整一个周。
读完以后小兔几问我,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我说,这本书就像是我们四川人每顿饭必吃的辣椒,让你钻心挠肺地疼,却又欲罢不能,又像是心头压了重重的石块,忍不住想要叹息却又更想积蓄力道和大石较劲。
其实,凉子姑娘的《我把北方念给你听》讲述的只是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但在这一个个平凡的串联却构建出了不平凡的内核。
书里有亲情。疯癫的母亲忘了整个世界却不忘把葡萄和苹果留给娃,单亲父亲为了治好女儿哑病四处奔波,半生风月的母亲为救女婿把钢刀刺进了丈夫的胸膛,中风的父亲喃喃念着女儿的名字……
《北方》里的故事多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或许不堪,或许粗鄙,甚至有时候你完全不能用简单的好或者坏来形容他们。但当他们身上呈现出父爱或者母爱时,你却不得不承认,他们虽然在泥潭中挣扎,却依然自带圣光。这个世界阶层固化,但父母之爱子是没有阶层的。
书里谈人性。子嫌母丑,狗嫌家贫。怀孕后骗婚的母亲,推疯娘下河的孩子,拒不承认兄弟的族长,以及被流言逼死的女孩儿。他们的生活里没有诗和远方,有的只是被眼前的苟且折磨得不堪一击的道德底线。
书中有时代的发展。一九七一年的陕北,大山秃了百姓的脸,米缸空了百姓的胃。为了得到香火的延续,大山深处的人家不得不以“换亲”的方式嫁娶。你家的女娃嫁到我家,我家的姑娘做了你家的媳妇。一穷二白的年代,人们光是活下去就已经要费尽心力。而如今,经济的发展摒弃掉蒙昧的旧习,自由恋爱的少男少女却依然面临着种种问题。胎死腹中的孩子成为夫妻感情的杀手,保大还是保小不仅仅只是网上的段子,独身的日子最恐怖的不是吃不了第二杯半价,而是手术的时候找不到人签字。这个世界飞速发展,可是有些东西一直屹立在洪流中,恒古不变。
书中讲文化的传承。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化的经纬线之一,她的文化传承带着母亲河特有的宏大与壮丽。一条黄河、一碗拉面、一本《读者》、一座敦煌。双手托举的木偶是黄河奔涌的潮,咿呀唱作的皮影是黄河咆哮的浪。漫卷黄沙为西北大地添上苍凉的底色,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在母亲河的滋润下创作出斑斓的画。蒙昧的道士遮掩了民族的霞,不屈的人民传承下耀眼的光。舞毕一曲《大漠敦煌》,我们看到莫高窟的残檐断壁下一座座新建的漆画馆唤醒了这个民族的骄傲。
读一本好书,就像遨游无边的宇宙,总有那么一颗星会让你惊艳。
凉子的《我把北方念给你听》便是这样一本书。
我喜欢书中的阿蛮,不信天不信命,只信自己的双手和奋斗的功绩。
我佩服黄河中的捞尸人,孤独地守着奔涌的母亲河几十年如一日。
我向往父辈的爱情,纯粹得不染任何杂质。
我心疼村口的寡妇梅西,但更憎恨她生活的那个冷漠世界。
这一个个故事被凉子以娴熟的文笔娓娓道来,总是在不经意间便被她揪住了心,甚至在故事落幕合上书卷以后还是会心中唏嘘。
我以前很喜欢一句话,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但是后来我很少再用它。不是不再读书,而是再难遇到一本让我能够产生强烈共鸣的好书,直到我认识了凉子和她的《我把北方念给你听》,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有这种书荒的感觉,那么我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乘着月光走进凉子的西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