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年,王莽登上了皇帝宝座,就迫不及待地去掉汉号,将年号改为始建国元年(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三个字命名的年号),历史上称为新朝。
那个西汉的末代储君刘婴,自然也要被驱逐出长安了。被封为安定公之后,就被软禁在了其宅院里,而且安排了监管人员,不让人跟小刘婴讲话(王莽的目的就是让他变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以防以后对他产生威胁)。
新朝伊始,王莽要开始大展手脚,实施各种新政。正史对王莽的评价就是篡汉贼子,那些后世的儒家学者们皆对其嗤之以鼻,有很多事我想应该都是有意抹黑。王莽自从登基以后立刻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政策,想要缓和目前国家的尖锐矛盾。可是太过于激进,政策朝令夕改,人民生活更加困难,也得罪了很多门阀士族。
要处理国家政事,首先就是要确定好官职。王莽颁发政令,规定各官的职责和任务、各官署名称和组织架构,有功的赐封爵位等。
之前我们说过,王莽是一个极其尊崇古法的人,但是又有自己很多奇怪的想法,在其刚刚上位登基时,就做出了一些给自己挖坑的事情。他把汉朝的各路诸侯的称号都降了一级,由“王”统一变成了“公”,归顺的国外、境外的首领自称为王的,变成了侯。以彰显他唯我独尊的身份。
东边到高句丽和夫余国,西边到达西域,南边到益州郡(现在的云南),北边到匈奴,把他们的“王”改成了“侯”,把汉朝给他们刻有“玺”的印信改成了新朝的“章”。这件事让周边归顺的外国很不高兴,最后他们都反叛了。
在新朝刚建立时,根基还不稳,而且王莽登基名不正言不顺,这个时候正应该对外实施睦邻友好关系(虽然这些外邦是对汉称臣的,但是没有好处,叛变也是跟翻书一样的啊,更何况现在汉朝式微),但是他的这一顿操作实在是没有任何好处。如果在安抚国内民众、解决内政问题的同时稳定外邦才是王道,但王莽急于求成,也可以说是有政治洁癖,一味地尊崇古礼,一味地要唯我独尊,最后内外交困,得不偿失。
在祭祀方面,派人去修理黄帝墓,修理舜、禹墓,以及以前朝代有德行的诸侯王的墓。
对待汉朝祠庙和刘姓皇族,在京城附近设置了汉朝之前各皇帝的祠庙,祭祀礼仪照旧。以前的刘姓皇族人员由京兆大尹来管理,拥有免除赋税劳役的特权,但是只在目前这一代实施,后代就不能世袭罔替,让各州牧要去时常探望慰问慰问,看看有没有什么困难,免遭别人的欺负、迫害。
在货币政策方面,废除刀钱,改用小钱,在小钱上面铸有“小钱值一”的字样,然后和以前的“大钱五十”一起流通(这是第一次货币改革)。但是为了防止老百姓私自造钱,就下禁令不让私藏铜和木炭。
但是老百姓可不管你用什么钱,他们还是习惯用汉朝的五铢钱,认为新朝的货币政策总是朝令夕改,对新钱没有信心,私底下都用旧钱。所以王莽下令对私藏五铢钱的也要流放,导致经济市场混乱、甚至瘫痪,很多人因此失业,流民变多。新政实施之后,那些买卖田宅、私自铸币的人上到诸侯下到平民,无不参与,因此受罚的多不胜数,这也触动了很多贵族的利益。
新的货币政策变动太频繁,也反映出王莽急需变革的急迫心情,他看到自己的新货币没能顺利流通,就又把钱币分成了五个等级(第二次货币改革),大的、小的都有,方便买不同价格的商品,但是老百姓还是不买账,觉得还是用大小钱两种更方便。为了禁止私铸货币,更是加大了刑罚,一家铸币,邻居五家连坐。而且为了人们都使用这种“布币”(不是布做的哦,是一种青铜材质),增加重视程度,命令全国上下出行都要把布币作为必要条件,相当于一种副证,去饭店吃饭、去旅馆住宿、经过关卡、渡口等都要出示此证,否则一律不予接待或通行。
在经济、土地分配方面,在西周分封制的封建政治制度下,实行的是井田制的一种土地制度,土地是国家所有。但是汉朝的土地是可以买卖的,就导致了土地兼并、买卖奴婢,经常有代役税(不想服兵役可以拿钱出来,别人可以代为服役。汉朝很多罪刑也可以拿钱出来赎罪),病残而丧失劳力的都要交税,而且恶霸欺压百姓,利用租佃关系掠夺财物,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局面。此时汉王朝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严重了,王莽上位后想要着力解决这样的问题,沉疴用猛药。
王莽重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土地制度,将田地收归国有,下令不准买卖人口,认为天地之间人的生命最尊贵(这应该是比较超时代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了。有人说王莽是现代人穿越过去的,笑哭)。如果田亩份额超过其人口的,就要把田拿出来分给别人。原来没有田的可以重新分得田地。不守此法的就流放。
农民以前是可以自由买卖耕地的,但是除了耕地以外,像山川、湖泊等非耕种区域的资源属于工商业,在汉朝早些年时派专门的人看管不让使用的,重农抑商嘛,可是根本看不住,最后也就对这些地方比如渔业、山货等等征收税。新政依然是对取自这些区域的资源征税捐税,并且将酒类、盐铁等开采和经营权收归国有进行官营。官府低价收购货物,再高价卖出去,赚取差价,再向老百姓放贷,这些举措都为了弥补国库空虚,但是这些措施在目前的国情下,更加加剧了人民的困苦、官府的腐败。
王莽登基以来,积极地实施了改革措施,但对于当时的国情,他想要快速、大力地去扭转局面相当困难,搞不好会被反噬。新朝最后的结局也验证了这句话,改革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也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莽的人也越来越多。
朝中的有识之士比如中郎区博,向王莽上谏说:周朝的井田制虽然很伟大,但是已经被废很久了,他的制度并不符合人民的实际需求,秦朝把井田制给废掉了,更加的顺应民意,让人们去多多开垦土地,所以秦王朝能统一六国。所以这种土地买卖的制度直到今天依然被人民所能接受的,如今我们新朝刚刚成立,正是要顺应民心才行啊。王莽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又下令要求所有私人占领的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以前违反禁令的暂时不予追究责任。
由于先前王莽的对外政策上的失误,导致周边外国对这个新朝皇帝基本都没有好感,接二连三的都反叛了,王莽现在面临的局势越来越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