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完让我不禁暗自发笑,笑自己太无知,“六十而耳顺”,我之前认为六十岁的时候耳朵还能听的很清楚,很顺畅,现在才知道“耳顺”,就是把别人的话当成耳旁风,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第一:听到逆耳之言,不再大惊小怪——尊重别人的意见;第二:听到顺耳之言,我会沾沾自喜——明白自己的斤两;第三:听完以后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立场。也就是理解别人,坚持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知道别人为什么说,知道自己为什么做,知道别人说“我”,实际上表达他自己——与我无关知道自己做事;实际上是实现我自己——与人无关。耳顺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第一,不计较别人,不纠缠别人,大度,宽容;第二,不受别人干扰,不被别人误导,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做给别人看,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做成大事,完善自己的人生。因为我自己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总是在乎别人的看法,通过学习,我慢慢尝试做自己。女儿性格内向,也总是在乎别人的感受而自责,伤心,我希望女儿也能够做自己,内心强大,不被别人干扰,所以遇到问题经常确定女儿真实的想法,并引导她遵照自己的内心感受,敢于表达,尽量不受外界影响。她同学总爱生气,有一次女儿告诉我:“妈妈,她生气了,是她自己的原因,与我无关。”我说:“是的,你做好你自己,好好和她沟通,如果她还是生气,那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跟你无关。”
避人还是避世,是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儒家就要纠缠于世道之中,介于当下的纷乱,为正义而战。中华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其实传承的是孔子的担当,士的精神,“仁”的使命……
“一意孤行”我们经常用作贬义词,说明一个人倔强,不听劝告,固执的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一意”就是一个想法,一条道走到底。“孤行”,就是没有陪伴,没有跟随,就一个人,不从众,不哗众,不谢众,坚持自己,孤身一人。鲍老师对“一意孤行”的重新解读,让我感受了孔子志向的坚定,和矢志不移的决心。如果我们有正确的志向,就要像孔子一样,一意孤行,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