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继续阅读杨国荣教授《成己与成物》的第二章 人性能力与意义世界。小澡哥拆解第一小节的第二部分,摘录部分读书笔记如下:
1. 在逻辑思维的形态下,理性能力更直接地涉及广义的“心”。作为具体的存在,人不仅仅内含“心”的规定,而且以“身”为存在方式,与身相应的是感知与体验。较之理性作用与“心”的切近联系,以感知与体验为形式的人性能力更多地表现为身与心的统一,后者使更具体地切入对象世界与理解人自身成为问题。
2. 感知可以看作是人与世界联系的直接通道。作为把握世界的方式,感知的作用离不开与“身”相关的感官:它首先表现为因“感”而知。这里的“感”既以“身”(感官)为出发点,又表现为人与世界之间基于“身”的相互作用。
3. 感知的更内在形式,与理性相联系。从存在形态看,身与心作为人的相关方面,并非彼此分离,与之相关联的感知与理性,同样也非相互对峙。人的感知不同于动物的更深刻之点,在于其不同仅仅依赖感官,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受到理性的制约。
4. 感知的以上特点既从一个方面为心与物、心与理的联系提供了前提,又使其自身能够真实地走向世界。世界本身是多样而具体的,真实地把握世界,需要肯定并再现其多方面的、丰富的规定,通过与世界的直接相遇,感知获得并接纳了世界的这种丰富性。
5. 作为人性能力的体现形式,感知既从感性的层面敞开统一的世界,也展示了人自身的完整性。
6. 与感知相联系的是体验。感知往往呈现经验的形态,它所面对的也相应地主要是感性的对象,体验则涉及更广的领域,与个体内在的精神世界也有着更切近的联系。
7. 体验包括认知,但又不限于认知。狭义上的认知以事实为对象,体验则同时指向价值,其价值涉及主体的意愿、价值的关怀、情感的认同、存在的感受,等等。
8. 体验与“身”的不可分离,使之在实际的层面表现为个体与普遍、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9. 所谓反求诸己,也就是以主体自身的整个精神世界为理解的背景,从而超越单向的对象性认知。
10. 在返身的形式下,个体并非简单地接受外在的意见、观念,也非着重于知识的外在传递。体验的返身性、切己性最后落实于个体自身的理解、领悟和感受:“反求诸己”总是逻辑地导向“实有诸己”。
11. 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涉及认识的成果。朱熹曾指出:“体认省察,一毫不可放过。理明学至,件件是自家物事。”件件是自家物事,意味着通过返身体察,相关的认识已融入于自我的精神世界,成为实有诸己的内容。由个体的体验而达到的精神形态,同时赋予体验以自我意识与反思意识的内涵。
12. “反求诸己”与“实有诸己”相互关联,使体验不同于抽象的概念或逻辑体系。事实上,体验的返身性、切己性,既将体验与人的整个生命融合在一起,也使之无法与人的生活、实践过程相分离。
13. 作为把握世界与人自身的独特方式,体验同时从一个方面展示了人性能力的特点。以“身”与“心”的交融为前提,体现首先体现了沟通个体与普遍的能力。
14. 从理解世界与理解人自身的层面看,体验表现了人达到个体与普遍、理性与感性、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