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琳是一位“高级”技术顾问,这里的高级要打引号,是因为其并不需要很高的学历,而且并不能得到很高的工资,仅仅比应届高中毕业生多一点。埃琳所在的公司仅仅接受到了另一家手机公司的外包活,因此属于外包服务公司。
据此,作者注意到的现象:1980 年之后,低等劳动力的工资停滞。劳动收入份额越来越小,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常见的解释是:1. 技术进步导致高学历的生产效率提高,但是对于司机来说并没有提高;2. 技术进步导致市场范围的扩大,导致“赢家通吃”的局面。类似地经济现象还有 super star 效应。3. 服务性职能的外包,使得企业的差异性越来越大,设计类的公司只雇佣高学历者,形成了一条鸿沟。
令人注意的是,不仅劳动收入份额在下降,就连资本份额也在下降,事实上,1980 s 以后,整个经济体的利润在飞速上升。
其他的长期趋势:1. 平均而言,当今工作岗位的稳定性比过去强得多。换工作的频率降低了,劳动力结构调整速度的下滑,商业活力正在逐渐消失;2. 美国城市之间的迁移率跌幅很大,迁移大多数是因为工作变动,因此这也体现了劳动市场活力的下降。第一点和第二点所描述的劳动力市场活力的下降十分有害,因为其阻碍了阶级的流动,年轻人在职场中越来越难,市场也失去了创造性的来源。年轻人的困难还体现在啃老、晚婚晚育上。3. 另一方面,新成立的公司越来越少,而这些公司正是提供新岗位的生力军。因此,所谓的创业热潮只是认知偏差。
利润悖论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科技进步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极高的活力,企业的创新既提高了效率,又改善了大众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某些企业的市场支配力提高,也给大众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本书想证明劳动力市场的这些演变是市场支配力兴起导致的结果。本书将现在也成为摩登时代,我们这个时代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又太多相似之处。
作者会将微观的例子和宏观的事实联系起来。斯蒂芬·茨威格曾说:真正有意义的并不是那些冷冰冰的数字与案例,而是背后所包含的人性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