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是投资自己的一部分,详见与世界各维关系——通识的笔记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通识教育是对所有通读所有学科的知识,成为一个全才,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成长,是为了让自己和这个世界能和谐相处而学,打通所有学科的知识,站在不同维度认知这个世界。 先看看大师们关于学科的关联关系有怎样的认识:
罗素说:
所有学说的一端是科学(自然科学),另一端是神学,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哲学等社会科学。科学是精确的,神学是虚幻的,而社会科学虽不能精确和试验,却可以观察或以经验表明。
杨振宁说: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
耶鲁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
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在莱文看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正如《大学的观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的作者约翰·纽曼(John Henry Newman)所说:“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教育能让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所以,尽早开始通读讲述人和世界关系的经典书籍,对一个人的一生有极大的帮助,这些书读多了,你会发现自己非常渺小
我还得提醒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成长,是为了让自己和这个世界能和谐相处而学习。所以除了这些思考问题的框架,我觉得还有一些很重要的知识,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学通识教育知识,应该为我们去了解。
二、通识教育体系
1.1 按照人与各维度关系分类
我的朋友夏广润提出一个框架很好,他说个人教育应该注重四个方面的修炼:
1、人与群体的关系,这要靠道德、法律和制度,这得看看伦理学、法学和管理学的书籍。这部分就是见众生
2、人与社会的关系,这要靠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等等知识。这就是见天地
3、人和自然的关系,这靠自然科学(数理化生物地理等,如果不是专业需要,我推荐大家多读读自然科学史即可),这就是见天地
4、人和自己的关系,这要靠心理按摩,信仰就是最重要的一种(可能是某个宗教经典或者哲学或者心理学或者经典传记)。这就是见自己
1.2 《通识》书籍学科总览图
1.3 钱学森框架
三、美国的通识教育
美国大学一般通识教育体系(不同学校分类有区别,但基本涵盖如下所有细分),分8大类N多小类:
- 西方文化研究,主要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
- 少数文化、非西方文化研究,主要涉及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美洲印地安、美国黑人等等少数民族及非“欧美主流文化”的研究。
- 写作,主要教授大学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引证、收集证据、论证、结论等写作基本要点。
- 专业写作,主要教授更高级写作技巧,通常与各专业课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搜索、阅读文献、总结并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写作通常也在各类通识教育课程中占20%左右的分数,可见在美国教育中,很重视学生学会知识后的应用)
- 人文与艺术,主要涉及历史和艺术,比较常见的如音乐史、文学史、文学研究、作品赏析等。
- 自然科学与技术,主要涉及物理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生物、植物学、神经学),天文地理等等
- 社会与行为科学,主要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 数理逻辑推理,主要涉及数学、计算机编程、逻辑学、统计学等。
- (补充)大部分学校还要求至少修习一门外语,常见的有法语、西班牙语、德语、中文、日文、阿拉伯语等等
可以看出,部分学科是有交叉的,比如文化研究就经常与人文艺术相关联。比如一门“古希腊罗马神话”的课就会从属于“西方文化”和“人文与艺术”两个类别。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这个分类,通识教育与所谓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是不同的。其目的不同,其受众也不同。
通识教育的受众是全体大学生,而不仅仅是文理学院的学生。
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教授所有大学生(不论文科、工科、社科还是理科生)基本且全面的社会常识。这种社会常识不仅仅在知识上,也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更确切地说,是帮助大学生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也就是常识),以帮助大学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更好地认知世界,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常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独立思考。
在西方社会的观点中,认为如果不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你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你不能健全的参与社会活动,社会对你的教育就失败了。一个健全的社会,其社会的主体必须是由这些受过健全的教育的人所组成的。实际上这并不是西方才有的观点,儒家所谓“六艺”就是中国古代社会对一个读书人(士)所提出的基本要求,不掌握这些,你作为读书人是不合格的,也没有参与社会事务的资格。可以看出古代是重视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