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郑国是舞台上主角,郑庄公死后,几个孩子闹着争糖吃,争得你死我活,郑国彻底削弱了,在新的主角到来之前,我们有必要谈谈其它的诸侯国的故事。
卫国大概位置就在现在河南新乡鹤壁一带,创始国君是武王的九弟卫康叔。
历史上,第一位大义灭亲的人,就是卫国大夫石碏。《古文观止》中的第三篇文章《石碏谏宠州吁》讲得就是石碏大义灭亲之前的故事。
石碏是卫国的大臣,当时卫国在位的是卫庄公。卫庄公娶了齐国的公主庄姜,庄姜长得非常美,卫国人还特意为她做了首诗,我们熟知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这首歌中的句子。整个卫国都觉得她长得美,除了卫庄公。因为庄姜没有生儿子。
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两位公主——厉妫,还捎带了她的妹妹戴妫。戴妫为卫庄公生了公子完,庄姜视为己出,悉心培养。
可是卫庄公娶了三个媳妇,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在某一天,又临幸了一名宫女。这名宫女也为卫庄公生了个儿子,名叫州吁。
州吁从小就对打仗感兴趣,性情也逐渐暴戾骄横。但是卫庄公是个宠儿狂魔,对其一直放任不管;庄姜却对州吁的行为非常不满,一直都讨厌他。
爹宠自己小三的儿子,一般情况下,别人管不着。但是卫庄公是国君,他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卫国的未来,因此就有大臣看不下去了。这个看不下去的大臣就是石碏。
石碏多次劝谏卫庄公,甚至警告卫庄公,再这样下去卫国就要大乱,但是卫庄公护犊子上瘾,对于石碏的话置若罔闻。
公元前735年,卫庄公去世了,公子完因为年长,因而继承了卫国的王位,就是卫桓公。
公子姬州吁为人很烂,但是石碏的儿子石厚却喜欢和他在一起。石碏虽然屡次制止,但是石厚根本不听。好在卫桓公已经继位,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公元前719年,公子姬州吁造反,杀了哥哥卫桓公姬完,自立为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弑君自立,州吁也成了弑君自立的第一人。
孔子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以这种不正当途径“抢来”的位置,本就不能服众;再加上州吁残暴好武的本性,卫国老百姓都对他有所怨恨,其他国家也对其颇为不满。因此,州吁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立威。
他想了什么办法呢?还是动兵。他把郑国当成第一个目标,在他美好的预想中,只要收拾了郑,所有人都会因为害怕而拜服在自己脚下。之所以想把郑国当作目标,是因为他和郑国出逃的共叔段是好友,总想帮助共叔段夺取郑国王位,然后再借着郑国的力量称霸。
但卫国毕竟是个小国,以州吁的能力和脑子,窝里横都有点勉强,更别说要侵略他国。因此州吁开始挑唆宋殇公,让他打郑国,称自己可以从旁协助;接着又利用卫国与陈、蔡两国的友好关系,拉拢他们加入讨伐郑国。
最后,宋、陈、蔡、卫四国联合伐郑,并且还在同一年中两次获胜。
不过,即便是获得了胜利,卫国的民众也不服他,其他诸侯也还是看他不顺眼。民众不支持,就没法在国内混,诸侯不支持,就不能在国际上混,州吁和石厚都很着急,于是石厚就去找了他的老爹——石碏,想让石碏帮他们想办法。
石厚和州吁一起混的,政治水平怎么可能跟他老爹比。石碏早就看不惯州吁,现在卫国乱了,自己的儿子也跟着州吁瞎混,酿成如此局面,石碏想的就是如何除掉逆臣贼子,安定卫国。
石厚既然跟州吁狼狈为奸,那就只有把他一起除掉!
石碏便告诉石厚,想让州吁地位稳固,就得去找陈桓公,因为陈桓公“有宠于王”,正得势,有了他的支持,并通过他让周王承认州吁,必然可以服众。
石厚信以为真,便陪着州吁往陈国去。
结果州吁一行刚走,石碏就立刻派人送书信给陈国国君,告诉他,本国的两个叛徒要到了,请陈国方面务必扣押,留待卫国处置。
结果就是,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抓起来。卫国这边得到消息,便派人去把州吁杀了。石碏则派自己的家臣把石厚杀了。
正是因为石碏为了卫国稳定,杀了自己的儿子,因此《左传》作者评价石碏为“纯臣”,称其所为乃“大义灭亲”,从此流芳千古。
石碏(que)用自己儿子的生命,换来了卫国短暂的稳定。卫国得到了安定,但是石碏却失去了儿子。
石碏大义灭亲,杀死自己的儿子,对国家来说看起来是好事,请来个破玩意卫宣公,怎么样呢?大义灭亲真的值不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