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巴菲特真正担心的不是同窗而是查理·芒格,因为芒格一向觉得格雷厄姆的思想陈旧且愚蠢,质疑巴菲特对老师的崇拜程度,芒格认为对一个业绩差的企业出低价,不如给一个势头正盛的好企业出合理价,烂摊子接在手里并不划算。巴菲特明白芒格想要表达的意思,他也承认自己是格雷厄姆式的低价股猎手,不过他还是把“低价格高价值”的股票当作首选投资目标,因为这更安全。
这次聚会巴菲特本想跟老师多聊聊,却因为格雷厄姆突然生病提前离开,无法再为学生授业解惑,所以这次聚会成为以巴菲特为中心的聚会。此时巴菲特也十分纠结:如果他给合伙人带来的收益不如华尔街的泡沫,那么他们确实没理由继续跟着他。
1968年,美国政局动荡,股市却没有受到影响,纽约大盘日平均成交量达到1300万股,超出1967年高峰时期的30%。到了当年6月13日,日成交量飙升到2100万股,股票行情机飞快地发出声音,奏响了华尔街最动听的旋律。每一次反战游行似乎都在推动股价上扬,最后竟然发生了股票交易所因为交易太多被迫休市的情况并持续多日。即便如此,股票还在疯涨。
巴菲特已经无法理解这个时代了,他曾经鄙视竞争对手体现出的倦怠,而现在呈现出倦怠状态的人正是他。巴菲特对华尔街的了解不比任何人少,因为他每天都与股票经纪人和各机构的交易商保持联络,交际圈子十分广泛,身在奥马哈的他信息并不滞后。一次巴菲特带着儿子小霍华德驾车经过麦当劳时,他对儿子说:“要想赢得良好的信誉,你需要20年时间,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足够了。如果你明白这一点的话,做事的方法自然就会有所不同了。”
1968年,巴菲特在接受《邓氏评论》采访时说:“奥马哈不比别的任何地方差,在这儿你可以看到整片森林,而在纽约,你的视线会被树木遮挡。”对于这番话,有的人表示不解,他们问巴菲特纽约是不是可以收到更多的内部消息。巴菲特说:“有了足够多的内部消息,再加上100万美元,你一年内就有破产的可能性了。”这句话反映了巴菲特对华尔街潜伏危机的认知,只是当时大多数人难以理解。
1968年,巴菲特对家庭保险公司进行投资,此前他连续几个星期都在购买这只股票。一天,合伙人公司正要买进5万美元的这只股票时,另一个名叫布朗的合伙人接到巴菲特打来的电话,巴菲特让他不要再买进了。结果在第二天,家庭保险公司被城市投资公司高价收购,巴菲特错失了一次赚钱的好机会。那么,巴菲特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美德与个人利益会相互抵触呢?他当然不会这么认为。在他看来,个人利益和美德总是站在一起的,而且他也具有妥善处理二者矛盾的能力,不过华尔街的其他投资专家没有这个能力。
巴菲特对纽约并不陌生,他和苏珊每年春季都会去一次,其他时间也可能去。他在纽约的中心广场和商界朋友见面,其中有投资顾问、《财富》杂志专栏作家以及酒店老板等,他们都是巴菲特人脉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巴菲特从骨子里并不喜欢纽约,因为他每次前往那儿都有种乡下人进城的感觉。
巴菲特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1968年底,美国股市的热度就开始降温,不少公司的华丽泡沫先后破灭。到了12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终止了欧米茄股票的交易,当时著名的行业大鳄弗雷德里克·梅茨遭受重创,他拥有30万股欧米茄的股票,现在面临着巨大的损失。尽管如此,弗雷德里克竟然还自信满满地表示,1969年的股市依然会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