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给了察思充分的自主权,察思只要将每个月的财务报表交给他即可,至于季度项目等微不足道的小事无须考虑。一次,察思给巴菲特打电话时,巴菲特说一个数字和上一次通话时不一样。察思坚持说自己没有报错,后来挂断电话后他查看了记录,这才发现自己确实记错了。之后他每次致电巴菲特都预先将数据核实精确。
巴菲特给了察思充分发挥其才能的机会,不过这种自由也是有限度的。巴菲特对公司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会亲自过问,只有经他同意才能调动资金,而且他不会轻易追加任何投资,因为西伯里之前的很多投资都有去无回。尽管如此,察思还是多次提出建议,巴菲特却不对未来抱有太大幻想,任何一美分的花销他都要审核,他不想让辛苦赚来的钱被糟蹋,哪怕是办公室购买一只卷笔刀也要经他同意。
巴菲特接管的伯克希尔运营状况并不好,公司只有两个工厂,加在一起的资本净产值只有22万美元,差不多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废墟。然而巴菲特很乐观。经过调查他发现,伯克希尔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当时只有2300名员工,然而工厂的管理者都非常优秀,节省了重新招兵买马的人力资源成本,而且纺织厂的经营状况会在察思的领导下得到改善。换个角度看,真正吸引巴菲特投资伯克希尔的不是它的经济价值,而是它的人力资源价值。
在察思的努力下,伯克希尔快速发展起来,业绩迅速提升,股票价格也随之上涨。到1969年,伯克希尔的资产高达1.5亿美元,巴菲特也将他个人拥有的250万美元中的大部分投入伯克希尔中。不过伯克希尔创收的利润没有用在扩大业务范围上,反而还关闭了旗下一些小的纺织厂,最后只剩下一家新贝德福德纺织厂。至于积累的资金,都被巴菲特投入其他行业中,而此时伯克希尔的经营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家单纯的纺纱企业,而是一个崭新的投资实体。
1969年,伯克希尔收购了伊利诺伊州的罗克福德联合企业和伊利诺伊州国家银行,扩大了自身实力,也印证了巴菲特常说的一句话:“我喜欢简单的企业。”在伯克希尔运营的过程中,巴菲特并没有考虑将麾下的任何一家公司发展成从事开发或者研究的组织机构,他只希望这些企业在稳定中发展。巴菲特虽然和格雷厄姆拥有不完全相同的投资理念,但从本质上讲他们都是保守派人士,都渴望在稳健中成长,惧怕一失足成千古恨。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股市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道琼斯工业指数第一次突破了1000点大关。到1968年,股票市场再度出现了1929年之前的疯狂,每天都会有新的上市公司进入股市。很多人认为有闲置资金还不去炒股就会错过赚钱的机会。很多投资者对股市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投资就有钱赚。
这个股票疯狂的时期也是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快速发展的阶段。1968年,华尔街接连出现金融奇迹,科技股票和电子股票异军突起,一些上涨势头良好的股票盈利达到100倍。股票市场的狂热促使投资者们充满了信心,日交易量每每创出新高。
金融的繁荣往往是国家综合国力进步的象征,在60年代美国国内确实发生了不少引人注目的大事。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登月,让全体美国民众充满了无与伦比的骄傲和自豪,也让不少民众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坚定了信心。这种高亢的情绪像瘟疫一样传遍全国,也感染了股票市场上的投资者。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股票市场的不断繁荣,华尔街进入有史以来最疯狂的投机时代,几乎每一只股票都在这个时期刷新了以往的上涨纪录。一次,巴菲特准备购买早已看中的两只股票时,却发现其中一只已经被抢购一空,而另外一只则上涨到超出他能接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