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需要去工作,它不仅仅是满足生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一份工作能够让你体现自身的价值,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对于每一个初入职场的工作人士来说总是信心满满的对待工作,充满了期待与斗志,但发现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尤其是很多年之后,工作常常会变得倦怠,敷衍,觉得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究其原因是在工作中没有成绩。
《深度工作》这本书是帮助你深度思考、提升效率、优化脑力的书。作者是卡尔·纽波特: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作家,著有《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优秀到不能被忽视》等畅销作品。
新经济中有3类成功人士,分别是:第一类高级技术工人,比如研究高精尖产业的专业人才,他们是核心力量。第二类人是行业尖子,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才市场全球共享的趋势越来越流行,这意味着行业中的超级明星将会取得成功,而余下的人则会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第三类人是拥有资本的人。新经济形势下,有资本投入新科技、促成大重组的人,将具备巨大的成功优势。
想要成为这三类人,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他们就是进行了深度工作。什么是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此类工作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且难以复制。
与之相对应的,是肤浅工作,我们大多数人每天所做的就是肤浅的工作。浮浅工作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通常这类工作不会创造太多新价值,也容易复制。大部分浮浅工作都与网络工具有关。
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1.工作要深入
选定适合你的深度哲学,比如节奏哲学,指将深度工作转化成常规习惯。例如链条法:每天坚持某个习惯,并且在每天完成后,在日历上划一个大大的红×,过几天就能连成一条链子。继续保持下去,这条链子会越来越长。再有禁欲哲学,双峰哲学,新闻记者哲学,习惯化等。这些习惯都是在培养意志力的过程。通过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实现最大化的深度工作效果。
养成高效习惯应注意的普遍问题:
确定适合进行深度工作的场所,并设定工作时长。
做些事支持自己的工作,确保大脑保持高深度水平。比如提供足够的食物,或通过散步等方式帮助大脑保持清醒。
2.要有大手笔
通过对周围惯常环境做出巨大的改变,辅以投入可观的精力或金钱,由此提升任务的外现重要性。这种重要性的提升,将降低大脑继续拖延的本能,让人更有激情和能量投入深度工作。
3.系统化工作
在恰当时机采用协作方式,可以推动深度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但不能过分追求交流,以免破坏专注的状态。
4.像经商一样执行——4个原则
原则一,明确最高目标。这样有助于集中精力达成目标。
原则二,抓住引领性指标,即专注于在最高目标上投入的深度工作时间。
原则三,准备醒目计分板。将深度工作时间记录在计分板上,一方面营造竞争氛围,驱使人专注,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动机。
原则四,定期问责。比如在每周工作回顾中,反省自己的表现以不断调整,并利用它制定下一周的工作计划。
远离浮浅工作的最简单方法之一,是不要24小时在线。首先是做好时间规划,设置工作时的规则和程序,确保努力具有结构性。比如规定不能使用网络,或者设定每隔20分钟产出的文字数量。其次,设置一个结束工作的时间。利用番茄工作法,高效专注的去工作。最后,适当进行离线工作。
深度的工作并非你必须要这么做,而是如果你想拥有更富效率和有意义的人生,你就得跨过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