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个拿着吹泡泡机的小孩吹着泡泡从我身边跑过,他的妈妈紧跟在后,身后留下了一丝香草的气味。当时是晚上五点,天开始黑了,我正从图书馆走回家。我的鼻子一下子捕捉到了那丝气息,那气息让我穿越到了某个夏天,我站在布拉格会跳舞的房子的楼顶上,手里拿着冰激凌,靠着栏杆,和我的姐姐背对着我的父母,静静地看着夕阳。我爸爸走过来,递给了我人生中第一瓶啤酒,可是因为味道太辛辣,我喝了不到一半便皱着脸把啤酒交给我妈妈了。
记忆像闪电一样击中了我,而在我能够仔细观察它之前,它便消失了。
回到波士顿洒满化雪盐的街道,我努力地试图重建那副画面。我想象着不同国家的语言在我的耳后细语,舌尖上残留的麦芽味,以及被手温捂热的铁栏杆。感官记忆打开了我探索情感的鸿沟,我回想起十六岁的我,思虑了那时碰到任何事情都会兴奋的感受,以及自己离长大还早着的想法。
听起来有点不成熟,不是吗?不过,至少一秒钟,我怀念了这种感受,而今天的我与昨日的情感的距离恰到好处。
我与我的记忆之间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我很珍惜这些回忆,但我也会通过它们来构造一个被简化的,曾经的我与昔日的感受。总体上,大多数时候我完全无视它们,但是,只要它们被轻微的感觉输入触发,我便会将每段回忆拆散,再以我所选择的叙述方式将其重新拼凑在一起(“当时我很高兴“、”我很困惑、”我全身上下都收到了启发“等)。在重新拼凑的图像里,我会为时间的线性流失而感到失望,我会讨厌自己的健忘,我会把新的知识误认为是以前的智慧,事后诸葛亮一番,并自欺欺人的以为自己可以早知道。这些想法我至今都会有。
不断记录我的生活是组成这座纸牌屋重要元素。我狂热地记录着我的现在,以便有一天我可以尽情的重度过去。我听以前喜欢的专辑、阅读旧日记、看旧视频并感叹于这些时刻离我有多么的久远。我遗憾于我的变化,但同时,我又渴望成长与改变,也会转过身来哀悼自己生活的种种版本,渴望逃脱自我。我沉迷于回忆。在知道未来的情况下,重温过去实在是令人难以抗拒。
今天,当我在教学楼排队等电梯时,我试图击败了我脑袋里的这个系统。我打探了周围的环境 – 隔壁教室飘来的奇特的咖喱味,走出教室路过的每一个海报 — 并尝试着运用这些细节形成的记忆来想象了未来的我会如何看待今天的我。我想象了将来的自己听到今天的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时,愉悦掺杂着悲伤的感受。我想象了未来的我感叹今天的我太年轻太天真的时画面。但是,我失败了,因为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只有时间的流逝才能使我的生活被玫瑰色包装,使它看起来是那么的安全稳定。记忆以这种方式吸引人:与未来不同,它是受控制的,它是完结的,所有的不确定性也都被消除了。
但是,沉迷于一个虚构的改良现实真的明智吗?更何况,我也不想回到过去。所以,如果我继续前进,不回头看,又会怎样呢?我还会是我吗?或许我的过去通过我的行为、思想、视觉与感受存在于我的体内, 但我所记得的会不断变化,最终也只是做白日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