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管理的不是情绪,而且情绪背后的需要 ”这是我最近收获和更新的最让我触动的观念之一了。
我们常说要做情绪管理,可情绪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呢?恐怕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真正的思考甚至意识过这个问题。
像我自己就是这种人。
我认为的情绪就是我生气了,不开心了,这个就是情绪,所以每当我感到自己不开心了,生气了,我会去做的一些事情,就是让自己想一些开心的事情来分冲散不开心,或是找一些合理的理由为不开心做“开导”,我以为这就是“情绪管理。”但从来没有意识到,下次,下次的下次,我们可能还是会在同样的氛围环境中因为相同类型的事情产生不良的情绪,情绪成为我们一个不想要,让我们不愉快却又认为是“合理”的存在。
而如果不能深谙情绪的本质,原因,我们的一生将在情绪反反复复,来来回回中消耗着我们最重要的资源——精力,却不自知,试想一下,我们每天会因为多少不开心,生气,郁闷的事情而分散注意力,又因为要重新收拾精神而不得不寻找各种方法来恢复,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浪费的精力节省一半出来,那一生,我们将会做多少有意义和让我们真正成长的事情呢?
然而我们都把这种浪费当成了一种合理,就像那首《七情六欲》的歌一样,人就是以这样的“合理”的状态存在着。
直到我看到“我们要管理的不是情绪,而是需要。”这句话后,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从来没有真正的思考过,我为什么要有情绪?因为什么产生的情绪,每当我感到生气,不开心的时候,只是聚焦在生气和不开心上,所谓的管理情绪,也只是想办法把它们压下去,却从来没有想过我所有的不开心,生气是因为我的某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
当我开始觉察到这一个点的时候,我才真的开始有留心起自己的每次心情的起伏和波动,最常发生的,便是我与孩子之间的相处与沟通了,我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思想和想法最跳脱也最多,而且最主要的是,他的一些想法,在我们成人眼里,是非常的令人不解和纳闷的,这给了我很多“练习”的机会,每次当我与孩子沟通过程中感到气结不畅,想发火的时候,我开始有意识让自己停下来,观察我自己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这样一来一回的观察,我发现自己的很多情绪并不是因为孩子的过错导致的,而是因为觉得被冒犯,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孩子采纳,觉得孩子没有遵从自己的指令而令自己的“威望”尽失的心态在作祟,(我觉得家里有10岁以上的孩子的家长,在面对这样的时刻时,都可以停下静静的觉察一下,肯定有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有那种“不被需要”的感觉,要注意的是这个觉察的前提是又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当我看到是自己的这种心理在干扰我从而产生负面情绪时,我也随之便觉得开朗起来,竟也觉得孩子的很多行为并不是那么的可恶和令人生气,反而会感觉到孩子在长大过程中身上那种(二)的冲动的傻劲儿,为他急于展现自己的能力宣誓自己的“主权”的心态而感到好笑。
看,我就是通过我自己这样的觉察,把原来的情绪给消解掉了,所以,真的要相信,其实我们要管理的不是情绪,而是我们自己的内在的需求,当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情绪也自然就没有了。
情绪只是一种信号,它真正指向的是背后我们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打个比方,就像受伤时,产生的疼痛一样,真正让我们感到疼痛的并不是疼痛的本身,而是那个伤口,所以我们需要治疗的也不是疼痛,而是引起疼痛的那个伤口是一样的道理。
但是所不同的是,比起治疗引起疼痛的伤口来说,管理情绪背后的需求要复杂一些,因为我们需要知道是什么类型的需求导致了现在的情绪,在弄清这一点后,我们还要学会去承认 ,去面对自己的因为没有满足需求才会产生情绪的这个事实,这样我们才能对需求采取合适的管理。
正是因为不懂这一点,这也就让我们为什么我们每次说要控制情绪,却每次都失败的真正原因。
所以当下次情绪来临时,我们不要着急去压制或刻意忽略情绪,而是试着接纳和面对,找到它背后的真正需求,根据需求的不同可以采取及时满足,降低期望,或放弃短期内没法达到的期望等手段,来对需求进行管理。
只有我们诚实面对自己内心的需求,接纳,包容它们的存在,我们才会在关键时刻不因它们没有得到满足,而让我们情绪激动甚至失控。 要记住管理我们的需求,这才是“情绪管理”的秘诀和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