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长篇日更《辞职》26:都是喝酒惹的祸

[无戒学堂]长篇日更《辞职》26:都是喝酒惹的祸

马可


1

人在这个世界上,便要交流。

女人与女人的交流是逛街;男人与男人的交流是喝酒。

女人与男人的交流,是一段悠远美丽亦或是令人焦头烂额的故事。


在F城,男人与男人的交流,多是喝酒。

酒,一度是马可最离不开的朋友,亦是马可母亲长久以来的心病。


娘总会给马可打电话。

电话一来,不用问,娘说的第一句就是:在哪里呢?

问地方儿,不是为了获知马可的地理所在,而是想知道,马可是不是在喝酒。

马可喝酒,娘很胆心,也总劝说。但没起到多少效果。


娘常说,我的人生真是失败。

娘说,我养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烟鬼一个是酒鬼。

娘的话有所指,烟鬼是弟弟,酒鬼是可马。


马可原先是不喝酒的,喝酒是从2003年开始的。

到2015年戒酒马可的酒龄正好12年。马可常说,他用12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20年喝的酒。他戒酒,是任务完成了。

笑话,酒还有任务?

酒没有任务,但是喝酒却有风格。马可在朋友圈里,有一个绰号“金牌副陪”。


凡是绰号,都比真名更能体现他的风格与特色。

马可得来这一雅称,付出了不少努力。


2

马可从小父母管得严,烟也不抽,酒也不沾。

从老家出来,大学毕业,到单位,好习惯保持了三年整。三年之后,他开始慢慢喝酒,酒越喝越多,以致常被母亲称作是酒鬼。


喝酒是不少人的习惯,没事乘着夏天的凉风,坐着马扎子在街头练摊儿,那种感觉很爽。可是,来到F城之后,马可不沾此道。

有一次经过,改变了马可。

马可从那次事件之后,开始反思。


那件事发生在2003年。那一年,马可到一个县城去采访。

采访很顺利,那个县的公安局也很配合。中午的时候,留下来吃饭。饭间,王局长陪着。

马可坐在主宾的位置,看得出,人家对马可是很尊重的。

人到齐了,热菜上了,酒开始倒。

局长首先让服务员给马可倒。“马记者很欣赏,来一杯儿,庆祝庆祝。”

局长边看着马可,一边指示服务员倒酒。三十多度的酒,度数不高,山东大汉喝个一斤半斤的,不成什么问题。

在山东喝酒,不比在河南老家,一口闷很盛行。


马可看到服务员来倒酒,用手捂着杯口说,不用倒了,我不喝。

服务员抽回手,站在桌旁,这时候,她把目光看到了坐在主陪位置上的局长。

局长说,马记者,我们首次见面,以后熟了就知道,我可是个实在人,咱们交个朋友吧。

“局长,我不会,从小就不喝。”

“不喝先倒上,倒上看着,我这个当主陪的也好行使权力。”

马可扭不过,松了手,酒便倒上了。


马可一倒,其他人都立即把杯子满上来了。

“来,今天采访很成功,我们庆祝一下。”副局长起身,全体跟着站了起来。

马可犹豫了一下,也跟着站了起来。

马可没有端酒杯,而是拿了一个茶杯。茶杯里是红茶,颜色很浓。


“马记者,杯子端错了,来那个。”局长眼尖,一眼就看出来,马可在耍滑。

马可说,局长,咱们刚才可是说好了的,我只是倒上不喝的,我从小就不喝酒,我刚才已经说了。

“咱们这里有句话,感深一口闷,感情浅添一添。”来,我们一个,你喝半杯行了吧。

局长觉得自己已经很有诚意。

谁知马可说,局长,我真不会喝。

局长说,那么感情浅,添一添也算,不背我面子。


马可倔劲儿上来了。他说,添我也不会,因为从小没学过。

局长不说话,一口干了,坐了下去。

陪同采访的宣传科长受不了了,从桌子的副陪位置上赶忙中跑过来,对马可说,你只要稍微喝一点就行,给局长个面子。

马可说,我刚才已经说过了,不喝,局长说话得算话啊。


3

看得出,局长很生气,问题很严重。

马可觉得无趣,起身,啥也没说,出了门,在路上,一挥手,叫了一辆出租车,从县城回了潍坊。好几十里地,马可不知道后来的程序是怎么进行的。

后来,马可还是把新闻拍出来了。

他打电话给了宣传科长。科长说,你走了之后,局长好恼。


一个“恼”字,马可知道,把马可找来的宣传科长一定挨了批。

马可很年轻,也从来没有道过歉。马可想,如果还有一次机会,他想在合适的时候,给科长道个歉。

但是,时间长了,局长退休了,科长调离开。再想找人,也困难了。


从那这时候,马可开始反思。

人家中午放弃休息,主要是为了马可好,是对马可的尊敬。

但是对于尊敬自己的人,采取这样的方法去做,显然太不合适。

马可感到了不喝酒带给自己的不便。

尤其要命的是,马可老家河南。河南中原腹地,名声有些不好。几个太过聪明的人,替忠实的老家人民做了反面宣传。

于是,常常是这样,马可不喝酒,别人会说河南人不喝酒。马可不喝酒,常常被别人说成河南人不实在。

马可不想因为自己的这一举动,让一个亿的河南父老乡亲替自己背黑锅。所以,拯救全世界的事儿不好办,让因为一个人不喝酒而败坏一亿老家人民形象的事不发少或者少发生,这事有可操作性。

马可想改变这一局面。

那就试着喝一点儿?

心一动,嘴就收不住了。


要不老话就说,学好不容易,学坏,那只是一眨眼的事儿。

话虽这样说,马可喝酒,还是费了一番周折的。

喝了十多年的酒,马可实质上也没有学会到底应该怎样品酒。别的地方的人喝酒,是为了享受,而F城的人喝酒,似乎只是为了醉。不醉,便不尽兴。桌上至少有一个人喝得东倒西歪,胡言乱语,这才叫做尽兴。


在这一点上,马可算是典范。每一次,几乎都把自己喝成这个样儿,然后回家。


马可不会品酒,但会灌酒。

好酒坏酒,都是分三步。一是张长嘴,二是倒进去,三下咽下去。

三招做完,喝酒完胜。

白酒、啤酒、红酒一律一个套路。

马可没有酒量,但有胆量,酒壮怂人胆。人没有胆,来点儿酒,就是灵丹妙药。

你一定见过酒前是教授酒后是野兽的人吧。那就是酒精作祟,也是酒精的奥秘。


4

一个还读点书的人,再沾上一点酒,那就不是他了。

酒是一种咒语,马可回想自己12年的喝酒经历,那是一段不可回首的岁月。

马可原先不喝酒,后来喝了酒,交了一群酒友。你不叫我,我就找你,天天喝,夜夜喝,如果正规场合吃完晚饭,不喝二场回家了,这事儿,几乎没有。

当然,之所以用几乎,这是因为波罗。波罗在家催急了,电话一遍一遍来,你不回家,好意思?


因为喝酒,马可在冬青边儿上睡过,在家里的地板上睡过,在车里吐过,醉得找不到家过。

一切不可想象的洋相,马可都出过。

后来马可戒酒了。问原因,马可也说不清楚,只是一个瞬间的事。

现在想想,马可是因为所有的洋相都出尽了吧,没有新花样儿了,也便没什么趣味了。

这是笑谈,您别当真。


喝酒的次数多,积累的方法就多。

马可参加了两年运动会,跑的都是1500米。第一年得到三等奖;第二年得了二等奖,第三年应该得一等奖的。结果马可没有参加,所以与一等奖的金牌无缘。

与运动金牌无缘,但是与喝酒的金牌却密不可分。在朋友圈儿里,马可被朋友称为“金牌副陪”。马可有一项特异功能,专门劝不喝酒的朋友喝酒。这是马可的绝活儿。


这得益于读书多。马可多读书,知道人的心理,根据心理出牌,专找朋友的“软肋”,说出一个理由,让别人无法拒绝,只得喝。这一点,马可玩得可溜了。

马可的局多,也与他的这项功能有关。朋友中,谁要陪酒,叫马可,保管好使。


但是,酒啊,可以劝得了别人,却安慰不了自己。

这一点,马可心里最明白了。


5

马可家的阁楼上,放着一台40寸的海信牌液晶电视。

说电视,不如说是残骸。因为只有一半儿可以显示了,另一半上面有五六个窝。不显示了。

不是质量问题,是人的问题。

一次酒后,波罗在家训孩子。波罗一边训,孩子一边哭。马可心中来气,又喝了不少的酒,气就不打一处来。

马可正在气头儿上,波罗又回过头来,转变对象,开始训马可。

马可是匹温顺的马,前提是不要喝酒。马可一沾酒,就像犯了狂犬病,谁也拦不住。不过,还好,马可是只好狗,只是叫,不咬人。结婚十五年,马可没有动过波罗一手指。

但是,文人嘛,总要整出点不同。于是,打不了人,瞅得住物,朝物使劲儿,那便是一个字:砸。


6

波罗先是训,马可先是忍。

波罗训人,不是说今天你喝了,说今天的事。她觉得那样太没劲。波罗学的是会计,长处是会计账,从不含糊。你以往做过的错事,波罗不需要翻账本,一样一样,能给你说得清清楚楚。

从结婚时的不重视,到彩礼钱的不到位;从孩子的作业不管不顾,到对老婆的不闻不问;从家里的吃喝拉撒到懒得腚里夹屎的游手好闲。


马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在波罗眼里变成这样一个十恶不敕的混蛋的。

马可不知道这些形象是如何一点点积攒的。

马可不知道如果只凭这样一个个标签会不会对自己得出格杀勿论的结果。

马可不知道这样一个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道理。

马可不知道自己上学工作几十年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一个恶魔的。

马可只知道一件事: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于是,喝了半杯水的不锈钢杯子,带着水,直接飞了出去。

不是朝着波罗,是朝着波罗背后的海信牌电视。

在这里,马可给海信电视做下广告,质量真不错。一杯子下去,居然没事儿。林志玲那装嫩卖乖的形象还在屏幕上扭来扭去。她在说,吃燕窝就认准XX屋。

你吃燕窝,我叫你长窝!马可从沙发上站起来,拾起那个已经瘪了的杯子,猛劲朝着电视机屏幕再砸。

这下起作用了,林志玲花了,电视机破了。

马可小气,花大价钱买的电视,只想招呼一下算了。但波罗说,砸,使劲砸。


人先要听话。

马可便开始使出吃奶的劲儿,砸辛辛苦苦买回的新电视。

电视完了,马可睡了。

醒酒之后,马可将如何面对这真正的杯盘狼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