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秋天,似夏天般暑气浓重,地上波光粼粼的,突突地冒着热气,仿若一支未引燃的炮仗,冒着缕缕烟,怕是一不小心炸了,灼了浸润汗珠的汗毛。
那一年的秋天,怕是比这还热。
我上高二,课程紧,路远,也不愿耽误课程而请假归家,只有半年回一次家。我说想家了,父亲说来看我。
那天,我站在柏油路的边儿的梧桐树下着急地看路上的行人,看过每一个匆匆而过的中年男人,没有父亲的身影。站在斑驳的树荫下,汗水都从额头滚下滴进眼睛里,蛰得有点疼。心理抱怨着,怎么来得那么慢。
忽然,我得心沉了下。车流人往的十字路口对面,父亲那矮小的身子弓着,肩上扛着一个大箱子,他不时的弯下腰挪动一下箱子的位置,抬眼等红灯的空档左顾右盼的搜寻着什么。我急忙招招手,父亲也摆摆手,趁绿灯空档,小跑着穿过柏油路面,钻进了我看不见的地下通道,不一会儿,父亲吭哧吭哧的抱着箱子爬着楼梯上来,我急忙迎上去。
父亲黑红的脸上都是笑,嘴巴起着白皮,身上的墨蓝色的长袖衫都打湿了,后背留了一道白,那是汗水中的盐渍,这一路四个小时,我能想象的到,汗水浸湿父亲的衣衫,空调客车又吹干了,一下车暑气未消的秋老虎又来猛烈一击,怕是要晒得人脱水蒸发了。父亲这一路流了多少汗我不得而知,可是黝黑的脖子上箱子压的黑印子很久也没消失。
我抱怨:“带那么多东西干吗?”
父亲不善言,嘿嘿一笑:“家里的苹果,好吃,你妈让拿的。”
这三十斤的箱子,光是扛着都很费劲,更别说在如此热的天气里扛着走动。我带父亲回宿舍,女生宿舍不让异性进入,父亲只好等在门前,我艰难地将箱子挪进宿舍,出来时看见父亲急切地张望,“重不?妮儿。搬进去了?”
我点点头,就带父亲去吃饭。在小饭馆,父亲也不敢多喝水,哪怕嗓子快冒烟了,嘴巴干得快裂了,因为他要饭后赶回家,客车上没有厕所,喝多了水很麻烦。
我想挽留父亲在市里住一天再走,他拒绝了。说是家里很忙,怕母亲一人忙不过来,第二天要给西河铺上菜,活儿很多,必须赶回去。
那一刻,我既心酸又自责。
自那以后,我再也没说过我想家了。
送父亲到客运站,买了票,还有二十分钟车才开,父亲说:“你回去吧,我等下就上车了。”
我说:“等会儿,又不急儿。”
闷热的客运站,父女俩站在一个角落,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人,不语。
客运站有小商店,我说去买点吃的路上吃,父亲执意说不用,然后就上了车,我默默跟在后面,看着蹒跚的老人,带着头巾的女人,叽里咕噜说着维语的孩子都上了车,差不多快发车了,我在车窗跟父亲摆摆手,突然,父亲起身,勾着身子弓着腰下了车,从兜里掏出一张湿哒哒的一百块钱放我手里,“吃好点。”在司机的催促下匆匆又上了车。
我攥着着一百块钱,眼睛里像是柏油路面似的波光粼粼,看不清绝尘而去白色客车的身影,站在那里,久久未动,都忘了我站在阳光下,逆着光看不清远方。
那一百元我没用,哪怕在我最需要用钱的时候,我也没动,小心翼翼的夹在我的牛津中英文词典中,偶尔翻看,便能忆起我奋进的十六岁和父亲汗湿了的长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