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什么是不良行为
2、ABC行为模式
3、看到好的行为
4、小结与课后练习
------------------------------------------------------------------
一、什么是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会对自身或他人造成伤害,会给周围环境造成破坏,会影响孩子或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怎么判断不良行为?
1、就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来说,该行为(或行为的严重程度)是不适当的;
2、该行为可能对孩子或他人造成危险:
3、该行为与社会规范不符:
4、该行为会影响孩子学习新的技能,或限制孩子学习新技能的机会,从而导致孩子更加难以适应环境和社会;
5、该行为给和孩子在一起的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简单判断
出现伤害性的行为:用头撞地、自伤性的撞头…
父母不愿看到的,不符合现实行为规范:在商场里尖叫、在大街上乱跑、乱发脾气、打人等…
-------------------------------------------------------------------------------
二、识别行为-ABC行为模式
ABC行为模式
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每个行为的发生都包括三大要素:前因(Anteceddent,A)行为(Behavior,B)、结果(Consequence,C)
前因(Anteceddent,A):行为发生前的环境或诱因行为(Behavior,B):具体观察到的行为
结果:(Consequence,C):行为发生后的事件
如何看懂孩子的行为
1、达达在超市看到喜欢的玩具,他立马拿起来给妈妈,妈妈说:“不行,我们今天不能买这个玩具”(A),达达立马大声的尖叫和哭闹(B),妈妈环顾四周只得买下玩具(C)。(获得实物)
2、爸爸让达达早上起床后先刷牙再吃早饭(A),达达开始尖叫哭闹并躺在地板上(B),爸爸妥协,让达达先吃早饭(C)。(逃避)
3、妈妈有工作上的事情一直在接听电话,达达凑到妈妈身边一直想要妈妈看自己做好的模型,妈妈没有理会,并让达达自己玩(A),达达开始哭闹、尖叫,并伤心的躺在地板上(B),妈妈立马挂断电话走过来询问情况(C)(获取关注)
4、达达特别喜欢一个人转圈圈,在哪里都可以转圈起来。妈妈带达达去肯德基吃饭(A),等餐的时候一直转圈圈玩(B),结果撞倒了别人端的餐(C)。(获取感官刺激)
不良行为的目的
1、获取实物
2、获取关注
3、获取感觉刺激
4、逃脱/逃避
情境1:
达达不喜欢吃蔬菜,晚上7点钟,妈妈要他先吃蔬菜才可以吃饭,达达不开心,于是大喊大叫了半个小时妈妈坚持不准他吃饭,可到了晚上9点钟,妈妈怕达达挨饿,就给他煮了最爱吃的鸡蛋面。
前因A:达达挑食,妈妈不许
行为B:达达大喊大叫半小时
结果C:妈妈煮了他爱吃的鸡蛋面
目的:逃避
情境2
下午4点,达达已有足够的午休时间妈妈叫他起床看他最喜欢的动画片,他却在床上哭闹,不愿起床,妈妈很无奈只能让他继续睡,最后达达在5点时才起床看动画片。
前因A:午休时间到了
行为B:达达在床上哭闹,赖床
结果C:妈妈延长午休,休息后看电视
目的:逃避 立刻起床这件事
情境3
妈妈让达达做作业,达达开始闹想要逃,把纸揉成一团,把笔扔掉,妈妈一再坚持,孩子开始哭闹,妈妈受够了,让达达自己去房间冷静一下后面两人互不搭理,
前因A:达达不想写作业,妈妈坚持让他完成
行为B:达达纸揉成一团,把笔扔掉,哭闹
结果C:妈妈让达达去冷静
目的:逃避
ABC行为模式我们要做的事情是:
A(前因)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B(行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
C(后果)达到他想要的良好目的
-------------------------------------------------------------------------------
三、看到好的行为
例1:
教室的地板上有一片小纸屑,小林主动地把纸屑拣起来放到垃圾桶内,这时教师恰好看在眼里,立刻对这一行为进行赞赏:“小林的卫生习惯真好,大家都看到了,小林主动地把地上的纸屑仍到垃圾桶内了!”
前因(A):老师看到小林主动把垃圾丢进垃圾桶
行为(B):老师对小林的语言赞赏
结果(C):激励小林,激励其他学生
目的:达到激励效果
例2:
班级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在悄悄说话,有的同学在摆弄小东西,有的同学在看课外书,这时,老师看到小婷坐姿端正,静静地等待着上课,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表扬小婷同学,上课之前地准备工作做得很好!”
(上课)铃声响,进课堂,坐端正,齐用品。上课时,专心听,多动脑,勤发言。
前因(A):老师看到小婷坐姿端正
行为(B):老师对小婷的语言赞赏
结果(C):夸奖小婷,激励其他同学
目的:达到激励效果
例3:
小杰是班里一位偏差行为比较严重的学生,课堂注意力水平、与同学的交往等等都有一定的障碍,但是,你可以发现该学生的每周周记都写的非常仔细。有一次,当该学生偶尔认真地写过周记后,老师对其周记进行了认真的批改,而且指出其很多的优点,好词好句,并赞赏他作文水平的确不错。结果第二次周记该生写的更加认真,虽然有些小毛病,但老师始终给予一种承认和鼓励的态度,并且在班级上表扬该生的这一优点。如今,该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周记习惯,而且作文水平不断上升。
正强化
个体在某一情境下做某种事情(即行为),如果获得满意的结果,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再做这件事的概率就会提高。
例4:
轩轩是一个好动的孩子,平时在家里基本上没有安静的时候,嘴里总是在叫喊着什么。轩轩很喜欢看电视,爸爸决定只有在他安静的时候才让他看一会儿电视。
奖励类型
社会奖励:微笑、拥抱、拍肩、关注、抚摸、鼓掌、眨眼、表扬、“干得好”、“很好”... ...
活动奖励(包括特权):与母亲玩牌、去公园、与父亲一起看书帮忙烤饼干、点心看晚场电视、电影请朋友到家里来与父亲玩球一起做游戏起去吃披萨饼
物质奖励:冰激凌、球、钱、书、跳绳、气球、气球游游拉线盘、玩具、手电筒、喜小点蛋糕、自行车... ...
奖励调查
1、孩子在家喜欢的活动:电视、电脑、游戏活动
2、孩子喜欢外出活动的地方:超市、游乐园、公园、电影院、海边
3、孩子喜欢外出的活动:户外各类运动、看电影、玩沙
4、孩子愿意一起玩耍的人:家人、朋友、同学
5、孩子最爱的食物和饮料
6、孩子现在没有但想要的东西:某个玩具、游戏卡片
-------------------------------------------------------------------------------
四、小结与课后练习
小结
1、父母快速识别不良行为:主要是一些伤害性行为以及父母不愿看到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2、利用ABC行为模式看懂孩子的行为,并知道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
3、利用正强化的方式去奖励良好行为
课后练习
1、继续和孩子有特殊时间段
2、利用ABC进行行为记录
3、表扬孩子具体的良好行为
4、完成奖励调查
-------------------------------------------------------------------------------
感悟:原来我们大多数人养育孩子总是范了一个大大的错误:那就是只看到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甚至故意挑剔孩子身上的毛病,处于永远不知足的状态,好像孩子无论怎么做都不对,实际上这是我们的教育观念有问题。我们应当从一件事中看到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给予表扬,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才会使孩子不断进步!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表扬孩子要注重表扬过程和动机,而不是注重结果!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努力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