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理想和信念,更需要智慧与温度。3月5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教师”的李镇西老师,走进聊城,让教师们欣赏了一场教育盛宴。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讲座,如同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之甘霖,撒播在新学期即将投入火热工作的全体教师的心田上,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做老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李镇西老师从教师的职业倦怠说起,引出了上午报告的主题——《做老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李镇西老师转变一个个后进学生,改变一个个老师的从教心态,就是用“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人文精神,启迪和感染师生,他说:“能够给我的学生和老师留下充满人性的温馨记忆,就是我的教育追求。如果他们感到在我身边生活的时光,是他们生命中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便有了职业幸福。”如何保持教育初心,获得职业幸福呢?一是情感:走进心灵,享受童心。李镇西老师把教育当作爱好,爱好是不会退休的,坚持做教育本来的样子。二是智慧反思自己,研究难题。“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善于通过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教育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的,我们要用米开朗基罗的双手和智慧,把自己雕琢成“大卫”。
用一生的时间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
下午3小时,《用一生的时间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我”》,李镇西老师用一个个案例生动地诠释了他如何寻找那个让自己吃惊的成长经历。教之初,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影响着他,“我希望尽可能地充分满足孩子们多种多样的兴趣和企图。换句话说,我希望使孩子们生活和学习得有意思。”李老师给了孩子们童话般美丽的学习生活,“只要给我一个班,就无法阻止我的成长”,他坚信:一个老师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会转化后进生就是好老师,就有了立身之本。教育的童话,就是这样靠自己编写出来的。
“我还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李镇西老师让自己有了新的目标。他知道人与人的差异在于阅读与写作。他给我们树立了一种成长的模式:4+1“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再加一片爱心。
李镇西老师追求教育的真境界,坚守教育的良知、保持教育的朴素、遵循教育的常识。他认为,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把难题当课题,让我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教育的坚守和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