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家乡古城的一种民间游戏跋具。葫芦闷也称葫芦运、葫芦问、葫芦笨。博得终点南极仙翁为寿星,有着升官致富赌运气送福禄保护家宅平安等多种寓意,福禄寿三星齐备,也是古老民间世俗对生活理想的祈盼。
一张似年画的彩色图纸,两粒六面骰子,每人自认一个棋子,将葫芦闷图纸放在米筛或平整的地方摊平,参与玩乐的人员围在一起,或随意蹲站坐,便可开始博玩,这就是早时在过年时玩葫芦闷的场景。
不知能否让家乡古城的中老年人留有印象呢?葫芦闷图纸,外方内圆的画面构图内容,圆形者呈逆时针螺旋轨状,向内三圈半绕达中心;方角是在图纸围绕圆图的外四角装饰置图:葫芦芭蕉、红缎金钱、灵芝如意、宝剑诗书。博玩时以葫芦芭蕉方位为棋子入口,依两骰子掷出的点数2至12点来决定棋子的进退挪位,争先向图案中心移进,先行扺达“老仙”图案者即胜出。
葫芦闷图纸上的图案包括有: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等传说中的八仙,以及财神刘海牵蟾(龟)、月兔、驴子(马)、葫芦、公鸡、老虎(猫)、鲤鱼、仙鹤、花鹿、龙、牛、金钟、铜钱、芭蕉、莲荷等23个图案。而每个图案两两成对便有了46个图案,再加上位居终点的老仙(寿星南极仙翁),合起来总共有47个图案。
记得古城里的人们,那个时代所玩乐葫芦闷,一般多在农历除夕至元霄节期间,过年节庆,老老少少手头有了些许的“过年”(小红包)余钱,此时老辈们会将手绘在牛皮纸上的葫芦闷图纸取出,招呼“厝边头尾”或族亲成员进行跋赛,老少同乐。参与玩葫芦闷者多为女性,因以娱乐为主,贰叁分、一两角钱的赌资输赢也相对微薄。正所谓应了老早古城一句俗语:“初一二,跋家己”,当真其乐融融,小赌怡情。
据传,玩跋葫芦闷,其规则大概由100条左右富有乡音乡调的口诀组成,参与者每人自认一个棋子,从第一格图案月兔入手掷博,每人轮流掷骰子。掷骰子最小的两点“幺幺驴”(第一位月免。2点即第二位驴子)开始,“三矸仔”(葫芦可当盛酒的酒瓶使用,故称酒矸仔),“四乞”(铁拐李拄铁拐背葫芦形态如乞丐),“五鸡”,“六猫”(实为老虎,玩乐中称虎为猫),“七宾”(吕洞宾持拂尘),“八鲤”(鲤鱼),“九肥”(汉钟离坦胸露乳手握芭蕉扇,形象肥胖,故称大肥仔),“十浸”(第十位的月兔,掷到这个图位,按规则退回到始发点的月兔位置,也就是虽然骰子掷了10点,还是需要退到对应的第一位,意为不走动,“呆浸”在原地位置),“十一孽”(张果老手拿鱼鼓似剪刀,入手最吉好的位置,直接向内圈进二十三位,所以孽也称为剪或者吉仔),“十二葫芦颠倒勼”(退到对应的第三位葫芦酒矸仔处,勼,颠倒缩退回位)。
玩跋葫芦闷,有这几个基本规则可循,首先是掷骰子后,棋子先按点数沿圈道逆时针顺序,一点一个图案向中心图案进发靠近,然后找到相对应的图案,移动跳到该位置。但很多时候,棋子往往已快到达终点了,由于掷出的数字不佳,对应的图案反而在外围,那只能退回,功亏一篑。此时掷赛者可是懊悔不已,往往“蹔塗拍大腿”,却又无可奈何。这也是葫芦闷博赛,胜与败瞬息间转换,具有偶然和不可确定性的刺激所在;其次是后来者占位规则,当某一个图案已经先占有棋子时,后来者掷出的点数,正好棋子也挪移到这个位置,就可以将前者的位置挤占(赶走),被挤的棋子只能移动到图纸上另一个对应的图案位,这时可能是前进,也可能后退,依图位而确定;再者便是另一个意外情况了,如果已经有两位跋赛者的两个棋子出现占位的情况下,而当第三人的棋子也恰巧掷到该图案,因图纸上同一图案只有两个,游戏便无法继续,这种情况只能算和局,称作“三同和为贵”,则重新开始起跋。
围观或者参与葫芦闷玩乐,从那诙谐而上口的本土乡调,所搭配起来的游戏口诀,极富吉祥、幽默、俚俗的规则寓意,那也算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沿承,慨当寓教于乐。
闽南地区流传有不同版本的葫芦闷玩法规则和跋搏口诀,但地处东海一隅的铜山古城民间特有腔调,口诀表述得却更为“到位”和“斗句”(押韵)。比如,当棋子占在内圈的金钟图位,如掷出点数5点,便可到达终点胜出,轮到掷骰者时,其手上动作往往会先蓄势,扲骰子在胸前从内往外掷骰子,和着手势同时配合着喊喝:“钟五赢一步了”!又比如,外圈的金钟在第十六的图位,如果掷出个9点数,棋子移到铜钱图位,便一下子可跳进到对应相同图案,也就是与终点仅隔一格的铜钱位置,那么,成功在望一步之遥了,这时喊出的口诀便是:“钟九肉炒酒”!意思为掷骰者马上就赢钱,大家可有得酒肉吃了。如此等等。
当然还有些口诀,通过人们玩乐时的不断总结改良,故意“偏叫歪叫”,以求达到歪打正着的效果。比如把葫芦图案称为“酒矸仔”,同时或也参照图形的形象貌似,将它故意:称为“蟾蜍”。起始掷骰子投出数字2点,“幺幺驴,骑蟾蜍”,因第二第三位是驴和葫芦,掷数2点或者3点还是不错的;如是3点数,就像第二位置的驴子是追骑着第三位的葫芦(偏叫蟾蜍)一样,马上可跳到驴位对应的第十四图位,类似的口诀,玩乐时比比皆是。“孽仔孽咚啾”(咚,谐吕洞宾,啾,指吕洞宾的拂尘尾的丝毫挥舞状);“鹿七脚刚直”(梅花之鹿内圈位加7点达终点胜出了,图上屈腿欲跑的鹿儿不用再跑之意);又如“马九拢免走”(故意指牛为马)、“宾十捞水龟”、“扫八一個月”、“扫九拢没走”等等喜闻乐见。
再比如掷骰子时乘胜追击的口诀呼号:“笛嗒四,好景致”,指十七图位的韩湘子吹笛子,掷数4点时,可冲至最靠近终点处。借势乘胜,如再能幸运的掷出个6点数或者7点数,都是不错的数字,所以口诀表达为“笛嗒连吹六七声”,便可以更进一步跳移到终点附近的牛或芭蕉图位,当真可遇不可求。还有“鸡五,十一拢”,鸡掷数5点来到铜钱位,只要再来个单数便达终点寿星位,全盘“拢统”赢胜。而口诀“会肥着会食”,期望掷个10的数字,“食”这里有统一吃掉和数字十的意思。
跋赛葫芦闷过程中,当掷者骰子出手喊口诀的瞬间,时常有对手会故意扰局唱些反调的口诀。没想到的是,还真往往遂了对手之意,或者一言中的,掷骰者恼羞成怒,气愤不过而引发双方争吵,参与者围观者起哄嬉笑,一时间气氛浓烈,高潮迭起。
只可惜这个盛行于民国初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古老且极具乡土特色的葫芦闷跋赛游戏,到后来渐渐地被“飞行旗(飞机棋)”、蛇梯棋、先进电玩“大富翁”等类似的博具所取代,在家乡古城内外几乎销声匿迹了。
前些日子,从朋友处遇然寻得一张红蓝双色的葫芦闷图纸(上图),几个儿少时的玩伴兴奋得如同老顽童,大家慢慢回忆游戏口诀和跋玩细节,幸福感满满的。朱颜辞镜花辞树,但那跋赛的场景、古城乡音腔调,充满诙谐趣味的葫芦闷口诀总是印留在脑海里,也几在眼前。
怎么?有兴趣?不然大伙儿得空来玩乐玩乐,您意下如何?好吧,请允许我扲骰子,先来领个头:“七宾八鲤九肥十一孽啊”……
2017/07/06稿
附:图案及前店对应棋位
兔(1/10,差9位);驴(2/14,差12位);
葫(3/12,差9位);乞(4/15,差11位);
鸡(5/20,差15位);虎(6/18,差12位);
宾(7/23,差16位);鲤(8/22,差14位);
肥(9/37,差28位);张(11/34差23位);
曹(13/28,差15位);钟(16/42差26位)
蓝(17/26差9位);何(19/30,差11位)
韩(21/32差11位);鹤(24/35差11位);
钱(25/46差21位);莲(27/36差9位);
鹿(29/40差11位);龙(31/45差14位);
龟(33/41差8位);牛(38/43差5位);
蕉(39/44差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