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的,早就过期了。这几天突击读完,为的是过年之前,还要到图书馆去借一批新书。
最近几年,借来的书是看得越来越慢了,总是要超期。直到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了,再像现在这样突击阅读。但是,每天要是不欠着图书馆十几本书,总归觉得好大的不合算,白办了三张卡,岂不是一大笔的蚀本生意?
几年前,图书馆就没有时间限制,就是不收那一天五分钱的滞纳金了,这个,就是我有恃无恐,不怕过期的关键问题。所以这人啊,真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候,真的压力就是动力。
回到正题,《三三》这本书,从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家书开始,以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家书为结尾。
“三三”是张兆和的昵称,她是张家三小姐。1933年的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婚后半年,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湘西老家探望老母亲,心里满是对爱人的挂念,船行一路,家书也写了一路。
1934年1月13日,第一封信在船上开始了。一路上的风土人情和情爱思念糅合在一起,居然,让一封封家书有了别样的意趣。读者也得以跟着作者的船行,领略了一路的湘西风情。滩涂的惊险,船工的艰辛,如画卷一样在读者面前摊开。
仅看纸上的风情,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卷,但是,作为熟悉这段婚姻故事的读者来说,在百年之后,看到这一封封蜜里调油,充满思念爱意的信件时,总是会生出一些感慨和惋惜。
《三三》一文中写到,沈从文的母亲那时候还没有见过张兆和这个儿媳,她说“晓得从文怎么样就会选到一个屋里人?同他一样的既不成,同他两样的,更不好。可是如今可来了,好了,原来也有既不同样也不异样的人!”
老太太的话讲得真是绝了,这一对,可不就是她所描述的,既不同样,也不异样的人!
想来做夫妻,真的不能太同样,就是不能太性格一样,比如都是急性子,可不得天天吵架。也不能太异样,性格完全相反,那也过不到一起。果然,夫妻都是前世注定的姻缘。
此时此刻,写下这些你侬我侬情书的二哥,他的心里,真的只有一个三三。
最是人间留不住, 朱颜辞镜花辞树。1935年初,沈从文只身来到山东青岛大学任讲师,偶遇高青子。从此,开始了另一段纠缠一生的感情。
这个时候,距离当初写下这些炽热的情书,不过一年。
高青子是一名文学女青年,两个人用文字传情,各自写下多篇隐晦的小说,处处流露出爱而不得的痛苦。
再后来的故事就是书里以外的了,夫妻决裂,沈从文多次自杀未遂,张兆和也一次都没有去看望过他。张兆和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症,看着沈从文的照片也想不起来他是谁。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好比一个先知,看着这些一百年前的情书,想到日后这对夫妻发生的变故,唯有一声叹息。
书中最后,附录了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三封信,写于1934年1月8日,是刚刚送走丈夫的第二天,三三天不亮起床,不梳头,不洗脸,就拿起笔来写信了。字字句句,都是深情,都是思念。读来真是觉得惋惜。
这个,就是兰因絮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