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族人的祖先与孔子之间的故事
满族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祖先肃慎人,很早便出现在了我们的文献记载中。
《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关于肃慎氏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史记·孔子世家》记载:
孔子在陈国司城贞子家做客的时候,陈国出了一件怪事。
当时,有一只身上中箭的隼落到了陈国的宫殿当中,宫中的侍卫前去查看时,发现这支隼身上的箭很有特色,它竟然不是我们熟知的羽毛、金属箭头加木头箭身的形式,而是一只用石头做箭头,楛木做杆,长一尺八寸很特殊的石箭。
陈湣公问大臣,结果谁都说不认识此物,面对这种情况,陈湣公表示“我真的太难了”。
【石砮】
本国的人没有办法,陈湣公便想起了在本国做客的孔子,于是,他便派使者前去请教孔子,孔子听闻此事后,回答说:“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於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
孔子的解答为我们揭示了肃慎人早在周朝时,便和中原王朝之间建立了外交关系,他们的特产楛矢石砮也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
2、满族人祖先是如何用智慧抵御严寒的天气
到了汉朝时,《后汉书》又记载了肃慎人的生活方式:古肃慎之国,在夫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土地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各以豕膏涂身,厚至数分,以御风寒。
在这则记载中,出现了一些很重要的历史知识,例如古人是怎样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
【冬天的东北】
我们整理上述材料后,得出了五点信息关于肃慎的信息
1、地理位置上邻近夫余、沃沮两国,它的东边靠海;
2、古代东北的气候也非常寒冷;
3、当时的东北人采取穴居向下深挖的方式做房屋;
4、当时的东北人饲养猪这种牲畜;
5、肃慎人很机智的利用猪的皮做衣服,猪油涂在身上,然后凭借这渡过寒冬。
不得不说,古人在面对自然严酷的考验时,总是能运用智慧想出各种各样的方式渡过困境。
【穴居房,仅供参考】
3、渤海国
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今吉林地区建立了政权。
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这个国家始以渤海为号,到了762年的时候,唐朝又下令将其从郡王升格为国。
靺鞨族是在肃慎故地,以肃慎人为核心形成的一个民族,他也是我们所熟知的满族最直接的祖源。
渤海国和唐王朝有着很深的关联,他们学习唐朝的文化制度,组建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的行政体制,在它最鼎盛时,还有着“海东盛国”的名号。
渤海国的领域大致范围,《新唐书》记载:“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地方五千里。”
渤海国的强盛,与他的辉煌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926年契丹趁渤海国内乱,一举灭掉了他。
4、满洲和满族
时间换到清朝,这也是满族这个民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
《清史稿·太祖本纪一》: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硃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城,号其部族曰满洲。满洲自此始。
【八旗制度】
满洲这个族名,其来源也非常有趣,《满洲源流考》记载:“以国书考之,满洲本作满珠,二字皆平读。我朝光启东土,每岁西藏献丹书,皆称曼珠师利大皇帝。翻译名义曰曼珠,华言妙吉祥也。又作曼殊室利大教王。经云释迦牟尼师毗卢遮那如来,而大圣曼殊室利为毗卢遮那本师,殊珠音同,室师一音也。当时鸿号肇称,实本诸此。今汉字作满洲,盖因洲字义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实则部族,而非地名,固章章可考也。”
按照该材料的说法,满洲一词源自西藏使者称清朝皇帝为曼珠师利大皇帝,曼珠在其语言中,寓意吉祥之意,后来将曼珠翻译成汉语时,就成了满洲。
因而,满洲实则一开始是用来表达满族的族名,而非地名。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清史稿》
【2】《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