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与尘从墓冢上呼啸而过,远处农民欢唱的声音不绝于耳时,落寞而茫然的浪人望着坟头摇动的武士刀,怅然若失。这是黑泽明的《七武士》,一个阶级没落前的绝唱。
战国时代的日本,是一个乱七八糟的国度。群雄、山贼、农民,每一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欺诈、掠夺、厮杀,揭开外表身份后其实并无多少区别。然而本片中的七位武士,因为善良和正义,去帮助一个村落抵抗山贼入侵,一个除了三餐再也负担不起其他报酬的村落,最终消灭了山贼,而其中的四位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黑泽明对这七位武士的刻画是电影史上少有的个个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例子,也正是这七位各具特点的落寞浪人,让我们得以窥见武士阶级在衰落之时展现出来的踌躇而坚决的侠义精神和面对火器崛起的恐惧与勇气。
岛田勘兵卫,七位武士中的领导者,拥有一名优秀武士的全部品质:冷静、正义、睿智、大度、远见……他可以为了拯救一个被劫持的小孩而剃去头发,可以帮助农民抵抗山贼而不求回报,他充分地展现了武士的侠义精神,也是能将性格各异的众武士凝聚成一个整体的关键所在。最重要的是,岛田勘兵卫是一个能站在时代高度审视世界的武士。他清楚地认识到武士阶级面临的困窘和危机,也清楚地明白这是无法挽回的没落。他能做的只有在这乱世中坚守自身,不动声色地迎接变迁。
正如同削铁如泥的武士刀在火枪面前形同虚设一般,武功再高强的武士也敌不过那火器时代汹涌而来的洪流。久藏便是这样一位充满悲剧却值得尊敬的高手。他潜心习武,只专注于剑道,冷酷而毫不留情地斩杀敌人,孤身闯入敌群夺枪取命、全身而退,相信会是令很多观众无限崇拜的一个角色,片中初出茅庐的胜四郎也对其充满景仰。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近似于神仙的武士,却戏剧化地被一发冷枪终结了生命。在唏嘘叹惋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感叹一个可悲的事实:再伟大的英雄也无法与时代相抗争。有趣的是,七位武士中死去的四位,均是死于火枪,而非他们视作生命的武士刀。
与久藏、勘兵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船敏郎饰演的菊千代。他出身农民家庭,凭着一腔热血希望成为一名武士。他如同堂·吉诃德一般,对武士的世界充满幻想和希冀,尽管他的举动令人发笑,他的冒失显得滑稽。他清楚地知道农民的狡猾和世故,也愤怒地控诉着使农民如此苟且的武士、山贼、军阀、战争。在菊千代身上,农民、武士两个阶级的诉求都可以找到。他既代表了渴望改善生活、渴望拥有力量保护自己的农民,又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处于没落时期的武士阶级的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但不可否认的是,菊千代有着一颗善良而正义的心,他最终的战死也使他真正成为了一名武士。他向我们传达了武士道的真谛:真正的武士,在于他的心,而非他的刀。
在这里,不得不提片中那一群农民们,他们身上充满着对立矛盾的集合。他们可以在山贼来临之际张皇失措地逃跑求救,也可以拦下落荒武士杀人越货;他们只吃稗子,把白米饭留作七位武士的酬劳,却又把肉和酒藏得严严实实,让原本热心帮助的武士充满失望和愤怒;他们痛苦而可怜地扮演着人生输家的角色,但最后的最后正是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在阳光下割麦唱歌……片尾,勘兵卫的一句话点明了一切:“赢的是那些农民,不是我们。”农民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他们存在的目的即生存,并无其他。这不禁令我想起姜文的《鬼子来了》,片中的农民们亦是如此,为了能够活下去,时而“忠心”向党,时而向太君俯首称臣。有人指出,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之所以延续五千多年,就在于无论谁来侵犯我们,最终都成为了我们。为了能活着,无所不用其极,这本就是生物的一种本能,人再怎么自称高级,也终究逃不过这样的宿命,更何况人类中最别无所求的农民们。
幸存下来的三人,或许已不能称其为武士。勘兵卫已然看见了武士阶层注定衰落的命运,七郎次也早就转行做了小贩,而站在稻田里犹豫不决的胜四郎,面临着留与走的抉择。实际上,这不仅仅是对爱情的取舍,更是对于自己将归属哪个阶层的决定,这也是黑泽明故意留下的一个未解的问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走向安于生存的农民,还是继续流浪漂泊,做世界上最后一个浪人?
个人与时代的权衡,从来就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