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行
李白(唐)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释:
清溪:河流名。在安徽境内,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诸:众多,许多。
新安江:河流名。发源于安徽,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水清而著称。
度:这里是飞过的意思。
屏风: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
向晚:临近晚上的时候。
游子:久居他乡的人。作者自指。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长安后游池州时作。
首联:“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诗人直抒胸臆,直写内心感受,由视觉的清过渡到内心的清,直言清溪之水使得我的心也清澈。水色也不同于其它地方的水,首次句分别有两个“清”字,两个“水”字,然不觉繁琐,读来贴切自然,“异诸水”引领下文。
颔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此联承首联,写清溪之清,水色之异,诗人釆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将清溪之水与新安江水比,借问素来以清澈闻名的新安江,也比不上清溪的清澈见底,“借问”、“何如此”,诗人通过不容置疑的反问,进一步突出了清溪之水的清澈。
颈联:“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诗人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进一步体现了清溪之清,将清溪两旁的群山比作“屏风”,体现了清溪秀丽的风景,人在溪边行走,水中倒影清晰可见,鸟儿在山中飞来飞去,似在屏风里穿行,读来如身临其境。“行”与“明镜”,“度”与“屏风”,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意境唯美。
尾联:“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此联情感发生转折,傍晚时分,听到猩猩的啼鸣,徒然给远方的游子增添了悲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声凄凉,暮色苍茫,这声声啼鸣,在诗人听来,不觉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伤。清溪行,虽有美景相伴,也难抵心中落寞悲伤。
此诗由首句“清我心”,到尾句心悲伤,首尾遥相呼应,中间两联写景,清溪虽可清心,然终难清除诗人离开长安后,与日俱增的落寞惆怅。
参考网站:古诗文网